對於讓李輔去跟兩大集團扯皮,林逸還是很放心的。 畢竟李輔吃的就是這碗飯,他對於李輔的能力,還是挺信任的。 說起來,李輔這個人也挺有意思的。他並不屬於羅琛派系,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那個時候大夏積弱,他作為外交部的頂頭上司,在朝廷當中,絲毫沒有問題地位。 所以,羅琛並沒有把手伸到外交部。這就要導致,林逸在接手羅琛派系,給他們上緊箍咒的時候,並沒有動外交部。 但是,林逸很清楚一件事,那就是在現在這個世界,大夏需要頻繁的跟西方各國交涉,要透過外交的手段,來爭取符合大夏的利益,那麼外交部就必須高效的運作起來。 所以,林逸就想要把外交部,徹底抓在手裡。 李輔這個人呢,沒有太大的野心,又比較純粹。他的理想就是透過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替大夏爭取利益。 自從林逸開始掌權之後,對外戰爭節節勝利,他這個外交部的負責,面對以往那些西方列強,也能夠直起腰桿子。 所以他對於林逸,那是相當的佩服。 現在看到林逸有意思想要把外交部掌控在手裡,李輔也沒有任何的反對,甚至還主動貼了上去。 林逸對於李輔這樣子上趕子,主動靠過來,他自然不會拒絕。 這一次,林逸直接告訴李輔,他的任務就是跟兩大集團,繼續拉扯下去。無論對方說什麼,都不要輕易答應對方。 一旦他們迫於壓力,開始轉變態度,不再要求帝國現在就加入他們,轉而希望帝國提供支援的時候,李輔就直接答應他們。 只要能夠拖到歐洲那邊打起來,那就是帝國的勝利。 同時,林逸告訴李輔,現在距離歐洲那邊開戰,估計還有好幾年,所以這段時間,對於李輔來說,壓力可能會很大。 李輔聽到之後,卻對林逸保證,一定能夠完成任務。現在的西方各國,不敢在這個節骨眼上得罪帝國。 因為他們都清楚,這個時候得罪帝國,就是把帝國往對手那邊推。所以,李輔覺得,這一次跟西方各國拉扯,頂多是煩,但還不至於說會有什麼危險。 打發走李輔之後,林逸重新回到了自己的王府。 這一次他沒有去逗家裡的他的子女們,而是把自己關在了書房。 書房內,方孝已經準備好了大量關於歐洲那邊的情報。 由於前些年,他一直把注意力放在了東亞這塊地區,所以對於歐洲那邊的情況,只是讓方孝收集了一個大概。 現在他覺得,帝國下一步的行動,將會是圍繞著歐洲那邊來進行的。所以他需要查閱一下這些年歐洲那邊的情報。 說實在的,林逸對於一戰前的歐洲,也就只知道那些耳熟能詳的大事件,對於其他的一些事情,他並不是很清楚。 所以他才讓方孝準備一些歐洲那邊的情報,他需要了解一下現在歐洲那邊,具體是個什麼樣子,然後才能讓帝國做出正確的回應。 透過手裡的情報,林逸知道,促成漢斯和大夏結盟的俾斯麥已經去世,接任他職位的是赫爾穆特·約翰內斯·路德維希·馮·毛奇,也就是小毛奇。 據說他已經制定出來了一套針對協約國的作戰計劃,正在秘密實施。 林逸倒是知道這個計劃,但是他也同樣的清楚,這個計劃在馬恩河戰役破產,讓漢斯帝國陷入到了戰爭泥潭當中。 這份計劃,是根據施利芬計劃改編出來的。 在原本的施利芬計劃中,由於高盧帝國在普法戰爭中失利,於是就在帝國的東面,從阿爾卑斯開始,沿著兩國的邊境線修建了一道防線。 這道防線,以四座城市為中心,其中就有貝爾福,厄比納爾,土爾、凡爾登。在這四座城市構建了堅固的要塞群。 整條防線全長兩百多公里,其中以四座城市為核心,圍繞著四座城市打造了一條几乎完美的防線。 在厄比納爾與土爾之間,還故意留出了一道缺口,為的就是引誘漢斯帝國的朝這裡進攻,然後利用地理優勢,殲滅漢斯帝國的有生力量。 為了應對這一局面,施利芬就制定了一個鉗形攻勢計劃,將漢斯帝國的軍隊分為兩個集團軍,一個在正面抗住高盧帝國的攻勢,另外一個集團軍則從凡爾登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