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98部分

朝鮮,日軍在屢屢受挫之間也算是成長不少,雖然“學費”的代價比較沉重,但著實學到了一些東西,比如說現在日軍所裝備使用的坦克,就是在中日臺灣衝突中,見識到了共和**隊坦克之利害、自己坦克毫無作用就全軍覆沒,其後加大力量而研製出來的。

日軍新型坦克在共和國情報界中稱之為“櫻花木”,在日軍裝備序列中稱為“03式中型坦克”,不過這個“中型”的概念實在有待考量,不過能夠在毫無借鑑原型,尤其是沒有得到他們所苦心尋求的共和國22式坦克原型作為借鑑,所以算是“閉門造車”的日本軍工企業,還是弄出了一臺落後於世界,卻能讓軍方滿意的坦克。

車長5。516米、寬2。33米、高2。23米的03式中型坦克,戰鬥全重15。3噸、乘員定額4人。車長和炮手位於炮塔內,駕駛員位於車體前部的右側,機槍手位於駕駛員的左側,炮塔位於車體縱向中心偏右的位置,裝有扶手欄杆,以便檢閱及步兵搭乘,兼作無線電天線。

主要武器為一門57毫米短身管火炮,火炮採用半自動垂直滑動式炮閂;可發射榴彈和穿甲彈,攜彈量120發(榴彈80發、穿甲彈40發),其穿甲彈可以在1200米距離上擊穿50毫米厚的鋼質裝甲。輔助武器為一挺高平兩用重機槍,備彈4600發。

動力裝置為1臺功率為125千瓦的12缸風冷油機,車輛最大速度為每小時38公里,。車體每側有6箇中等直徑的負重輪,第1和第6負重輪為獨立的螺旋彈簧懸掛,第2-5負重輪每2個為一組要用平衡懸掛;主動輪在前,動力需透過很長的傳動軸才能傳到車體前部的變速箱和並速器。最大厚度25毫米強化裝甲車體,炮塔為鑄造結構,這兩點倒也說明了日本軍工注重坦克防護了。

總體而言,日軍的坦克可謂依舊是相當落後,造成這一切的原因自然是很多的,最主觀的則是受制於日本鋼鐵冶金、機械製造和汽車工業的落後狀況,主次要的原因則是日軍裝甲部隊沒有在中日臺灣衝突中獲得半點實戰經驗就被全部掛完,與之相對的是共和國陸軍大顯神威,所以他們對共和**隊所駕馭著的世界最先進坦克始終處於臆想卻又無法得到的狀態。

就算是中日臺灣衝突結束後至今,日本反覆加強對共和國的軍事領域滲透,加強對共和國武器裝備的情報蒐集力度,也就是在向著世界最先進軍事工業“學習”,但長期以來毫無所獲,即便有所收穫也都用不上,因為拿回來的東西根本無法轉化成為實物,畢竟日本工業和共和國的不是一個級別。

究其原因,其實只有兩個方面,就是日本工業實力和軍事認識的全面落後。

在工業上,近代以來評論一個國家是否為工業強國最大的標誌就是鋼鐵產量,共和國的鋼鐵年產量是以億噸為單位,而日本始終掙扎在五千萬噸左右,這樣一個弱小的產量還要滿足其昭和天皇澎湃的大國壯志,尤其是根本無法徹底滿足的海軍情懷,又要照顧到陸軍和航空兵的發展,這顯然是不夠的。

坦克,也就是一種變了形的汽車而已,如果一個國家連汽車都造不好,甚至是連拖拉機都夠嗆,那麼坦克這種高技術整合化東西,就算是勉強做出來了,質量肯定也是不盡如人意。而日本顯然非常符合這種情況,汽車產業從20年代初就成為中國人的絕對領地,連一向強勢的歐美國家也無法插足其中,可以說日本十年時間之內的所有汽車產量,還不如共和國規模不大的民營汽車企業一年產量,而那些動輒以百萬輛計算年產量的大型汽車企業,日本就更是望塵莫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