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66部分

紀律性,德軍的高強度戰鬥持續時間很長,相比其他們已經戰勝的西歐各**隊乃至正在竭力廝殺中的蘇軍,德軍的戰鬥意志和戰鬥力都明顯高出一籌,不過不可忽略的是,德軍的戰役每每都是建立在長久消耗單兵體力和裝備效能的基礎之上,也就是說德軍的戰鬥攻勢往往像海水那樣,一波接著一波,每一波都會消耗掉大量的人力資源及各種戰鬥物資、供應品,因而會特別的旺盛與強大,但是隨著攻擊波結束之後,在下一波到來之前,德軍基本是不會有太大的動作,畢竟士兵需要休息、裝備需要維護保養、物資需要補給、下一波作戰計劃需要擬定與完善等等。

德軍的強大也就在於他們每一波的進攻攻勢都超乎尋常的強大,如果抵抗部隊脆弱,德軍甚至只需要一波不太強大的攻勢作戰就能摧枯拉朽的贏得勝利,波蘭就是在德國對其閃擊之戰中,第一波就倒下的例子,而蘇聯則因為地大物博和人力資源豐富,所以只能一波接著一波的硬抗住德軍的進攻,直到丟掉了首都還要繼續淪陷更多的土地,這才能依靠空間上的距離拉大,拉長了德軍的後勤補給線,造成德軍的攻勢波次之間準備時間更長、單次進攻力度更弱,這才能夠勉強堅持更長的時間。

而且,德國陸軍中央集團軍群繞過莫斯科地區向薩馬拉地區展開進攻,從後勤運輸角度來講,兵力雄厚的該集團軍群的物資補給困難,也隨著其不斷往東推進而越發嚴峻起來。以往的鐵路線早就被蘇軍破壞得連鐵軌、路基都看不到一根,路肩和橋樑隧洞等也都被嚴重破壞,隨時隨地都有可能觸發蘇軍留下來的地雷陷阱,而單純的依靠修建野戰公路。利用越野軍卡來輸送物資,那顯然問題就異常尷尬了。

以最低的標準來計算德軍的物資需求,一個輕裝化的步兵集團軍一晝夜就需要消耗各種物資將近300噸,而德國陸軍中央集團軍群擺放在一線的部隊顯然不止一個步兵集團軍,那麼再加上其配置的炮兵、裝甲兵等,那麼一個轄5個步兵軍、加強16個左右炮兵團與坦克營的作戰叢集單位,至少也需要20列單列30節的軍列運輸各種物資,其中大部分軍列都需要用來運送彈藥。還有一部分得用來運送坦克、航空兵和汽車等所需要的油料。

而如果考慮到德軍不斷進攻推進,需要許多的工程器材來鋪路架橋、需要許多的醫療物資來醫治傷患等,那麼顯然德軍一個作戰叢集單位一晝夜的物資需求,顯然用20列軍列來運輸是遠遠不夠的。從共和**情局反饋給中亞戰區司令部的情報來推測,德軍往往需要30列左右的軍列來承擔物資運輸任務,而且還僅僅能夠滿足一晝夜的作戰需求,可以想象,如果高強度的戰鬥持續一週乃至半月。那麼德軍的物資消耗需求何其之大?顯然,離開了鐵路線展開作戰,單純依靠運力小的卡車進行公路運輸,德軍的進攻強度會很低。因為他們的物資補給速度遠不如在莫斯科作戰之時。

更何況隨著德軍的向東推進,德軍逐漸遠離了自己的大本營。而蘇軍卻越發的靠近自己的大後方,兩者的後勤物資的能力真的出現了此消彼長的態勢。德軍前線計程車兵往往需要開始節約彈藥和糧食,生怕一旦公路運輸補給線中斷而要等上好幾天才能重獲補給,自動化武器裝備都不敢貿然傾瀉彈藥,而反觀蘇軍,他們的戰場離其大後方很近,他們基本上可以源源不斷的得到各種裝備和但要補充,從德國陸軍北方集團軍群進攻下諾夫哥羅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