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它最初的設計理念是為了實現空中交通夢,也就是實現自治區工業的一個超級壟斷夢,那就是地上有汽車、空中有民航、水中有輪船,但沒想到到了後期空軍成了了,該型號飛機也就有了可以作為軍用飛機的前途,運輸機、轟炸機都可以,但目前最重要的是該型飛機能夠最終定型,為中航帶來回報、為空軍帶來希望。
研發代號和飛機試飛代號都命名為201的樣機,也就是廖朝東所帶領機組即將再次長途試飛的飛機,是中航研發的第二架試驗機,雖說已經過了不乏百餘次的試驗飛行,但本次作為民航驗證的首次西部飛行試驗,運載了28名假人充當以後的乘客、2噸充裝物資和一些實驗裝置相當於掛載重量,本應只需三名機組成員,也為了確保此行更為順利而多配了一名無線電引航員和一名技師。
最大起飛重量14噸的201試驗機,能在兩臺14氣缸1200匹的中航動力星型引擎驅動下。達到每小時360公里的最高航速,當然以每小時260公里的速度,中航集團的柳州試飛基地與成都雙流剛完成建設的機場之間距離只有870餘公里,一切順利能夠在四小時左右便抵達成都,比起坐蒸汽火車數十小時肯定會快不少,但究竟能不能開闢空中航線,在試飛機未得出結論之前還不得而知。
上午8時13分,兩臺巨大的引擎開始嗡嗡作響驅動螺旋槳慢慢加速旋轉,在塔臺引導下飛機很快駛離了整備區抵達了跑道一端,風和日麗一個非常適宜飛行的日子裡,機組很快得到了塔臺的放飛允可,動力澎湃的發動機很快咆哮起來,飛機在跑道上越來越快,慢慢的飛機開始抬起機首飛離地面,當整個飛機離開地面後不久,起落架開始收回摺疊進了機腹。
飛機在機場上空盤旋了一圈後,向西北方向的成都飛去。當飛機化為人們眼裡的一個小黑點,然後慢慢消失不見的時候,機場鐵絲防護網外的人群才慢慢散去,又一次完美的起飛成功,證明著飛機是完美的,這一次飛行也是完美的。
“目前飛行高度2526米、速度每小時315公里,發動機轉速正常、溫度正常、燃油壓力正常。座艙內溫度適宜、氧氣含量適度、氣壓正常……”
飛機飛行一小時後機組成員開始了對個各項飛行資料進行檢測和匯總,自然首先必須確認的是飛機此時的飛行狀況是否良好、航向是否正確,然後才是那些所謂的乘客所在座艙進行更為詳細的資料測量,而在此時兩名導航員自然再次對飛行航向進行了確認。
飛行器的姿態角也就是俯仰角、偏航角和滾轉角,這些資料都將有該機裝配的機械式陀螺儀進行測量。該陀螺儀的定軸性非常好,將浮子懸浮於液體中減小了機械的摩擦提高了其穩定性。當然原理是高速旋轉的轉子具有維持其轉軸在慣性空間內方向不變的特性,而能夠在飛行過程中,根據陀螺轉子定軸性保持的方向不變,透過測量轉子軸和基座之間的角度就可以得出姿態角。
當然如果能夠有更好的靜電陀螺或者鐳射陀螺,機組成員也不會這麼憂慮這陀螺會不會出現偏差。當然他們還需要用磁羅盤對飛機的實際航向角進行測量,磁羅盤的原理和指南針相似,一種利用地球磁場進行航向角測量的儀表。因為地球是一個大磁鐵,地磁的南北極和地理南北極並不重合而是有一定的磁偏角,所以世界各地的磁偏角是不同的。飛機的實際航向角等於磁航向和磁偏角的代數和。
但飛機從起飛到現在做了一定的機動動作,飛機在平穩飛行時磁羅盤能夠準確指示磁航向,但飛機的變速、曲線等機動動作都會因為過載、姿態等產生較大誤差,當然它不行,還有剛才所說的陀螺儀,兩者所得資料雙重對比下,也就可以得出正常的航向角。;
經過五分鐘左右的資料匯總後,機組得出了飛行正常的結論,略微修訂航向之後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