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而言,對坦克提不出什麼具體的戰略戰術要求,中國多山地少平原,氣候複雜多變,最可能使用裝甲力量的就是東北、華北等地區,當然坦克也必須能在長江流域、珠江流域等地區使用,總之作為人民軍首代坦克,能夠考慮到的限制條件是非常少的,能夠借鑑到的也是英法兩國非常原始的坦克。;
固定的頂置炮塔或側置炮座,也有旋轉式炮塔或無炮塔結構,但普遍裝備的小口徑火炮,37到75毫米各種短身管、低初速火炮都有,當然還有不可或缺的數挺機槍,也有隻加裝機槍的坦克。在製造者眼裡,他們設想的敵人是隱藏於塹壕裡的敵人或者是大規模叢集衝鋒的,他們的坦克是移動的炮臺或者掩護體,作戰的主力還是步兵,坦克只不過是輔助步兵們衝破敵人塹壕封鎖線的工具而已,裝配口徑不大射速很快的火炮、用於近戰的高射速機槍都體現了他們的思想。
當然還有一個限制設計人員的因素就是發動機效能不好,最好的發動機也只能讓全重最大的28噸坦克行駛65千米左右,這就變相的限制了坦克裝備更大口徑的火炮,而且其裝甲防護能力也非常弱。總之,設計完全體現了其火力主要用於殲滅有生力量,裝甲只能防禦槍彈和炮彈破片,而且操控猶如開拖拉機般簡單、機械故障頻繁、乘坐性極差,而且無通訊聯絡裝置和武器瞄準儀器,都是當前列強坦克的真實寫照,暫且將他們當成第一代坦克。
第二代坦克必將是裝甲防護力和機動力更強,更為注重戰術效能的。不再使用小口徑火炮,75毫米口徑以上的短身管榴彈炮成為主流,當然也可以裝備其他武器,坦克還將有各種觀瞄器材,也將由電力或液力驅動,火炮高低向穩定器、轉向離合器或者簡單差速器式轉向機構、懸掛系統等等都將出現,因為第二代是重視戰術使用效能的一代,機械化作戰成為主流的時代裡,坦克是戰爭的一大主角。
“建設機械化部隊,我們最大的敵人就是北方的俄國佬和東邊的小日本子,蘇維埃被滅後尼古拉二世重建羅曼諾夫王朝,俄國成為我們強敵是不可能的,最有威脅的便是小日本子,而且與日之戰是絕對不可避免的,我們海軍暫且比不上日本,但空軍和陸軍必須強大……”
看著還是骨架狀態的坦克,張宇想起當初大哥給自己的裝甲建設提醒話語。復興事業最大的阻礙力量其實並不是英格蘭、法蘭西、美利堅這些遠離亞洲的列強,唯利是圖的他們只要能夠在利益和戰略上得到平衡,那他們是不會干涉任何國家或勢力的,直接威脅到西歐資本主義世界的蘇維埃自然是必滅的,但中國深處亞洲大陸,地廣人多帝國主義列強是沒有那個心思干涉中國太多事務的,因為有日本存在。
日本在亞洲目前是毫無爭議的一大強國,而它覬覦中華大地廣袤的土地、蘊藏豐富的資源等已經不是一兩天,人民軍遲早會有一天和日本鬼子直接對抗,交戰戰場註定不是山高林密地理偏遠的西部,而是沿海省份尤其是那讓人頭痛的東三省,它們是日本人最喜歡的地兒。人民軍方面海空軍雖已開始建設成長,但沒有一定時間的成長期是形不成戰鬥力的,而與日作戰必將以陸軍為主,如果陸軍能夠在裝甲力量上有所建樹,那必將是人民軍絕對作戰王牌。
所以人民軍的首代坦克就定位於中型坦克,直接跳過了沒有發展前景的輕型和重型坦克,全面研究中型坦克並且非常重視坦克的裝甲防護與機動效能的結合,所以最終選定的就是後世共和國依照蘇式的T54A型坦克研製的59式中型坦克,它採用的105毫米線膛炮可謂是火力強大,而且裝甲防護力與機動能力都非常不錯。
採用固定軸式變速箱,有5個前進檔和1個倒檔,並採用多片乾式離合器、二級行星式轉向機和單對外齧合直齒輪側減速器。行動裝置採用扭杆懸掛,每側有5個鋼製負重輪,在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