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撐。四海安寧時期,已是日常歲入的三分之二都要用以養軍,,若是一動刀兵,每月支出將高達一百五十餘萬貫,如此不須四月,太府庫中必將如遭水洗一般,沒了錢糧,這仗還如何打法?”畢竟是一朝宰執,他這一番反駁是有理有據,說得室中眾人黯然不已。
見狀,常袞牽動嘴角微微一笑後續道:“再說這七十五萬帶甲之士,名為大唐軍士,但是,置於朝廷絕對掌控的,不過是六軍禁軍萬人及左右神策軍十五萬人,僅佔四一之數,其餘兵馬皆隸屬各藩鎮調遣,雖曰遵從朝廷號令,但往往心存觀望之心,只圖保全自身,少有一心戮力王事者,真若是打起仗來,順利固然是好,戰事稍有反覆,都是走的飛快,徒自貽誤戰機,若非如此,安史叛賊之亂,也不至於遷延如此之久方才得以平定。”
言至此處,常袞呷了一口茶後,又道:“再說朝廷掌控的這十六萬軍士,其中,多由豪門子弟掛名軍籍的禁軍左右羽林、左右神武、左右龍武六軍,平日操練也是少有,這戰力也就可想而知了;至於左右神策軍,建軍於戰火之中,說一聲天下精銳並不為過,只是他們大都佈防於西北長武、興平八鎮,拱衛京師、以御吐蕃,那也是實在動不得的,否則我朝大曆四年吐蕃入寇京師舊事,恐怕難免;再有我朝隴右四十八處馬監俱為吐蕃譭棄無餘,這戰馬也實在難籌,又如何去剿滅騎兵多有,擁軍多達三十萬的四鎮叛軍,只怕是輕舉妄動之下,這天下又要再來一次“安史之亂”了,這些問題狀元公可都想過了嗎?”
聽常袞在此侃侃而言,崔破心下的震撼實在是難以言表,他萬萬料想不到今日之朝廷已是虛弱至此,在這冰冷的現實面前,他適才所言,也就真是顯的太過於書生意氣了。
長嘆一聲後,崔破答道:“國事艱危至此,令人觸目驚心,值此之時,我等更應該奮發而為,否則時局如此靡亂下去,恐有不忍言之事將至。隋末之時,天下紛亂,高祖、太宗陛下龍興晉陽,彼時之形勢不比現在更艱難百倍?卻最終成就我大唐萬世基業,若是一味叫難,這世間又那裡有一件可做之事?百年之後,在座眾人,又有何面目去見高祖、太宗陛下!”對常袞具體而微的發問,崔破也只能大而化之的回答,言至最後,也不忘綿裡藏針的回上一句。
“哦!”常袞一愣,想不到崔破年紀輕輕能有如此應變之才,尤其這最後一句更是語帶機鋒,暗指他有畏難之心。假以時日,只怕此子比他那個臭硬的伯父更難對付。
但他畢竟身為一朝宰執,顧及身份,此時此地實在不能與這後輩過於計較,略一尋思,只見他撫掌笑道:“不愧是名滿天下的少年才子,果然好口才!只是不知狀元公要如何奮發有為,莫不是要在銀臺門內的翰林院中,每日詠風弄月、誦詩作賦,為前線浴血奮戰的將士吶喊助威嘛!”幾十年政爭練就的功夫,此時可謂是發揮的淋漓盡致,只此一句,連消帶打之下,只指崔破是一誇誇其談之輩,而他更是料定,這位馬上就要入值翰林院的新科狀元根本無力反駁。
常袞此言一出,頓時將滿室人的眼光都吸引到崔破身上,要看這位今日表現不俗的狀元公該如何作答,卻見崔破沉吟半晌,陡然一撩衫角,俯身拜倒於太子座前道:“至此邦國危亡之際,少的是忠貞為國、廝殺戰陣的勇士;而奉詔擬旨,歌舞昇平的文人所在多有,小臣願效當年班超故事,投筆從戎,拼卻一身熱血,再現我大唐榮光,還請太子殿下成全。”
第三十七章 出京
崔破這突如其來的動作只讓室中眾人驚詫莫名,尤其崔佑甫更是陡然自座中戰起,恨不得一把將他拉了起來,再狠狠批他兩個耳光,讓他能夠清醒些;
常袞也萬萬料不到崔破會如此行事,入值翰林,這是多少讀書人夢寐以求的職缺!既清貴安閒,又能長伴帝王身側,升遷極速,與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