輟澳衙癯薄筆錄�謀ǖ郎緶邸�1962年,受“大躍進”影響,內地有大批人員偷渡香港,被香港警方堵截於上水梧桐山。由於事件敏感,《大公報》、《文匯報》等報都不予報道,《明報》卻“莽莽撞撞”,大聲疾呼,從是年5月12日起,幾乎每天都作頭版全版報道。
也就是在那時,在梧桐山上,一個難民交給金庸一本叫做《七殺》的手抄本。金庸連夜讀過這部小說之後,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那就是果斷出版《七殺》。
也許《七殺》是大陸頭號“**”的緣故,《七殺》一經出版,3萬冊在香港3天時間就銷售一空。他們接著印刷了好幾次,把《七殺》銷到了臺灣、南洋。然後又翻譯成英文、法文、西班牙文及日文,向全世界銷售。
《七殺》一本書就讓《明報》賺得盆滿缽滿。《明報》迅速走出困境,並且得到了飛速發展。五年間,《武俠與歷史》雜誌、《明報月刊》、新加波和馬來西亞的新加坡《新明日報》、《明報週刊》、《明報晚報》、《野馬》雜誌和《華人夜報》相繼創刊。1966年下旬,《明報》透過銀行按揭,用六百多萬元買下了位於北角的全幢共九層的南康大廈,並改名為明報大廈。一時間,《明報》成為了香港舉足輕重的一家傳媒企業。
“老查,按照《七殺》的銷量,再加上這五本小說,我們至少要付給唐嘲200萬啊。而我們剛買了這幢大樓,創刊了《華人夜報》,資金方面有些吃緊啊。”沈寶新憂心忡忡地說:“這個唐嘲,早不來,晚不來,偏偏選擇這個時候來……”
金庸思索了一會兒說:“我們現在銀行裡不是還有幾百萬嗎?我想還是還給人家吧。”
沈寶新大搖其頭道:“老查,那不行的!那幾百萬都是有計劃的,你知道的,還有相當一部分已經投入到了股市裡面去了……”
“難道還有什麼其他的辦法嗎?”金庸當然知道那些資金的用途和去處,所以他打斷沈寶新的說話。
沈寶新沉吟了一會兒,然後輕聲地說:“唐嘲剛來香港,對香港出版業並不熟悉。我們隨便給他幾個錢就是了。我想,我們用不著這樣算得清清楚楚。”
作為《明報》的高層,潘粵明搖頭道:“我認為這樣不妥。唐嘲能夠把五本《七殺》系列小說讓給我們,就說明唐嘲很看好我們《明報》。誰都知道,這五本書是可以賺大錢的,如果我們給低了,他完全可以找其他出版社。而且,我們這樣做,對《明報》,對老查的聲譽都有莫大的影響。”
“如果我們做得巧妙一點,我們的聲譽就不會受到什麼影響了。至於這五本書,雖然可以賺錢,但是,決不會再想有《七殺》那麼賺錢了,我們……不要也罷。”沈寶新似乎已經經過了深思熟慮,他早有辦法了。
“我同意粵明的意見。我們雖然是商人,但是我們首先還是文人!對於這種不義之財,我是不會要的。大不了,我們賣掉股票,或者賣掉一兩家報紙。”金庸這次說話很果斷,他不容置疑地說道:“老沈,我們59年——62年,那麼困難的時候都咬牙挺過去了,難道這一次就需要出賣自己的良心嗎?”
沈寶新一愣,他想說什麼,但是最後還是忍住了。
金庸繼續說道:“不是說,唐嘲派了一個人來《明報》工作嗎?我想見見他。”
沈寶新點頭道:“是的,那個人叫做鄭大士。我想,他是唐嘲派來……討債的。這段時間以來,我想他一定知道了我們《七殺》的銷售數量。”說到這裡,他生生地盯了潘粵明一眼,心中的怨恨表露無遺。
潘粵明連忙說:“這個鄭大士剛來香港,沒有落腳之處,他說請我們安排他工作,只要有口飯吃,有個安生之所就行了。我看見他實在可憐,而且又有唐嘲的五本新小說,所以我就把他留下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