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夠就是了,他本就只是中人之姿,甚至,是那種偏平庸的。
這些年要不是餘閣老在暗中關照,餘正浩早就被朝廷追責了。
不過,就算餘正浩的能力不足,但是有著餘閣老的這塊金字招牌在,官場上,有的是人願意給他升官。
所以,不僅是餘正浩每年都很努力地為結交人脈,為自己的的升官而做打點,餘閣老同樣也是很辛苦。
他老人家本就事務繁忙,每年還得抽空親自去關照自家的親信,讓他們壓制住餘正浩,免得他真的升了官,從而脫離束縛去了更廣闊的天地,有能犯下更嚴重後果的機會。
這不,餘閣老一不留神,餘正浩就犯了這般大罪!
其實,餘正浩這些年一直是在汴京附近的禹州為官,在那邊一個頗為落後的地方當知縣,相當於是在餘閣老的眼皮子底下當官。
或許對於普通人來說,成為一方百姓的青天大老爺,已經是光宗耀祖之事,但是對於餘正浩而言,這卻是他的恥辱。
他看不見自己的能力不足,只是一心認為這是自家父親因為避嫌,才刻意打壓自己!
要不然,想他堂堂閣老之子,又豈會這般不入流?
餘正浩常常“捫心自問”,覺得可真是“懷才不遇”啊!
而這,或許也就是他膽敢做下這件醜事的動機之一——跟餘閣老鬧彆扭,你越是不讓我做什麼,我就偏要做什麼!
真要說的話,餘閣老對他的壓制,也餘正浩跟老父親不和的最主要原因。
當然,其中方氏在一旁的煽風點火也是罪責不小。
“其實,正浩這孩子本性不壞,只是耳根子軟。”
眼看著盛長權臉色難看,且始終不發一言,餘閣老只好再度開口,他乾巴巴地說道:“長權啊,老夫也不跟你兜圈子,其實這件事可大可小,目前,還沒上升到那個高度。”
盛長權心裡明白,餘閣老說的是對的,畢竟,餘正浩雖然犯錯,但造成的傷害卻不大。
因為餘閣老的早早謀算,所以餘正浩他還沒到那個高度,造成不了什麼大影響,只是他的行為性質極為惡劣,要是這件事被餘閣老的政敵知道了,那他老人家就別想著能榮歸故里了,別的不多說,餘正浩必死無疑。
“餘閣老,您這話說的可是不對!”
雖然心裡贊成,但是盛長權話裡的立場卻是極為分明——餘正浩就是錯了。
“餘大人雖然沒有親自販賣鹽鐵入涼國,但他畢竟是給了那些商賈通行公文的,而且,您老人家也說了,他是收了那些人的厚禮的。”
沒錯,餘正浩這傢伙是沒有能力吃軍餉的,但是他敢給邊關走私的商隊寫批文,其行為之惡劣,不下於叛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