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這正是“武林十三奇”中,嶗山四惡的“追魂鐵令”。
這嶗山四惡,不論對任何人,只一下手,從來斬絕根芽,絕不留一活口。在“武林十三奇”的八邪之中,除黑天狐外,連苗嶺陰魔與蟠冢雙兇,若專論心狠手辣,均尚比不上這嶗山上的四個惡魔。但悟元大師自忖與嶗山四惡素無過節,不知何故這“追魂鐵令”竟會在此出現,只怕這山民一家,性命業已難保。
嶗山四惡,盛名懾人,悟元大師哪敢輕率進屋,翻手先拔下背後的短柄方便鏟,護住當胸,左手也掏了一朵九毒金蓮,慢慢走到門口。細聽屋內仍無響動,心知不妙,輕輕一足踢開房門,一看屋內情景,不由“嗨”的一聲,鋼牙緊挫,兩行慈悲清淚,灑溼僧衣,口中不住低念:“阿彌陀佛!”
原來那山民一傢俱遭慘死,男的身首異處,女的倒臥男的身側肚破腸流,連那未滿三月的女嬰,也未倖免,天靈擊得粉碎。悽慘之態,簡直不堪人目。
悟元大師強忍心酸,走進室內。只見板壁之上,用人血寫著幾行殷紅字跡:“天材地寶,惟有德者方足居之!顢頇小僧,何能佔有?一月之內,餘親到秦嶺,索取碧玉靈蜍。悟元賊禿,速回待命。如稍有違抗,這蕞爾山民一家,即為天蒙三僧前車之鑑!”末尾仍然畫著四個鬼頭,鮮血淋漓,猙獰姿態,望而生怖。
悟元大師目眥皆裂,恨聲自語道:“山民夫婦,耕樵自適,樂天知命,與人無忤,與世無爭,何以連初生嬰兒均遭此慘劫。嶗山四惡狠毒兇行,令人髮指。我悟元寧教形消神災,骨化飛灰,也絕不讓惡賊們稱心如願,並誓為無辜死者雪此沉冤!”
因知這嶗山四惡,言出必行,從無更改,必須立時趕回秦嶺天蒙寺中,與師兄、師弟共商應對之策。遂將山民一家妥善掩埋,並不願壁間血字驚擾俗人耳目。反正這家山民又無親故,乾脆藉助祝融,盪滌血腥,使這三間板屋化為一片乾淨焦土後,離卻黃山,趕回秦嶺。
悟元大師歸心似箭,星夜疾馳。這日已到河南孟津,眼望黃河滔滔巨浪,猛然想起,自己師兄弟三人生平至交好友,武林十三奇“諸葛、陰魔、醫丐酒、雙兇、四惡、黑天狐”中的丐俠,“獨臂窮神”柳悟非,平日雖然萍蹤無定,但對岸中條山所居的一位隱俠,無名樵子家中,與自己的天蒙寺,卻是他經常來往之地。像嶗山四惡這種對頭,除非約請這等蓋世奇俠,尋常之輩根本無能相助。中條山就在對岸,略為繞路,何不就便一訪,如能巧遇,豈不大佳。主意打定,遂自孟津渡河,由豫入晉。
哪知人算不如天算,冥冥中似早有定數。悟元大師趕到中條山無名樵子所居之處,但見白雲在戶,瀉霧出楹,了無人跡。只得悵然留書,說明此事始末,請獨臂窮神柳悟非見字之後,即到秦嶺一行。
風陵渡,扼山西、河南、陝西三省交會要衝,又是黃河渡口,形勢極為險要,為自古兵家必爭之地。悟元大師到得渡口,已近黃昏。渡船剛剛開走,往返需時,悟元大師獨立斜陽,遙眺長河千里,黃流浩浩,浮動起萬片金鱗,氣勢極為雄壯。方在出神,下游突然搖來一隻小船,一個頭戴箬笠,頷下銀鬚飄拂的老年船伕,坐在船尾,雙手蕩槳,順風逆流而渡,速度竟是快極,六七丈的距離不多時便到面前。老船伕雙槳一收,自船中抄起一枝竹篙,插入水底泥中,將船定住,笑向悟元大師說道:“渡船剛走,要等對岸客滿,才回來再渡。大師父像有急事渡河,我這小船送你過去如何?”
悟元大師一路之上,時時刻刻,對任何人事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