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活在三角形避難所的人不可能放棄對地表的監控。畢竟這個滅世的悖影針對的只是接觸到的人類和人造物,而非所有‘觀測者’。
所以在發現地表出現針對自己的行動後,地下的避難者們也展開了自己的行動。
他們傾盡最後的生產力,向下挖掘,希望逃往更深的地方。
最終,我們所在的這個階梯狀的漏斗形空間被挖掘出來了。我想這一開始就在人們的計劃中,但可能並非是我們所看到的形態。上層缺失,但這裡有所預留的通風管道就是證據。
至於挖掘出的土石,很可能被填在了上層避難所的三壁四周。也就是說,上層的避難所很可能原本是一個比我們看到的要大很多的空間,而原本或許也並非是三角形的結構。
人們有著完美的地下溫室提供充足的氧氣,或者從泥土中合成氧氣或其他什麼本土生物新陳代謝所必須的養料的技術。
深處這裡預留的通風通道,只是一個備用方案。在避難所居民絕望地發現地表倖存者即將挖開泥土保護層,斷絕他們最後的生路時,便啟動了這個方案。
對於這個猜想的證據依然存在,那就是建築本身所遺留的痕跡。
你們應該注意到,地表的入口,那厚重鋼鐵與水泥結合卻嚴絲合縫的緊密結構,是相當發達的重工業才能製造的產物。
而我們剛剛經過的三角形避難所的牆壁,就已經變成相對簡易的混凝土預製板,像是相對倉促完工的產物。
但即便如此,那裡至少還有著均勻排列,足夠合理的支柱結構。可到了眼下這裡,這種最基本的建築學常識卻被忽略了。
如此規模的一個地下空間,卻使用極不穩固的倒錐形結構。任何一點地震都有可能造成整體範圍下的大塌方,將這裡全部掩埋。
我想,最大的可能性是因為避難所中的工程設計人才,在深層空間開掘之前就已經不幸喪命造成的。”
甄澄這句話剛剛說完,三個應選者新人就開始不安地四周打量起來。他們將飽含恐懼的目光投向頭頂的岩土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