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大目說劉鄉長是領導,貴人,有種啊。
那時候劉克服自嘲,說他也算“貴人”?他這種“貴人”只跟移民村般配。
在嶺兜鄉,移民村是最讓鄉幹部頭痛的一個地方。這個村有五十餘戶人家,近二百村民,不是行政村,是一個自然村,也稱村民小組,移民村是通俗說法,在行政區劃圖上它有一個正式名稱叫“幸福村”,這名字很少有人知道。從名字可知淵源,移民村不是土生土長於當地,是從外頭移過來“幸福”的。該村村民原籍在數百公里外的鄰近地區,三十多年前,他們老家修建一座中型水庫,遷移兩個鄉鎮數萬居民,其中幾十戶人家被安排到嶺兜。那時候強調移民做貢獻,搬遷安置費很少,嶺兜這邊屬山區,經濟欠發展,難以給移民提供較好生活條件,只能給他們一個“幸福”美名,安置於山間一個集體耕山隊舊址,把該耕山隊的產業、設施劃歸移民村,包括數片山坡地,若干梯田和茶園,一排豬圈,還有三排營房式石砌平房。移民到來之後幾乎是白手起家,生活非常艱難,與他們在老家的日子天差地別,難免滿腹怨言。數十年裡,移民村村民以刁蠻、好鬥、難纏、不聽話著稱,讓縣鄉村很費心。
要劉克服掛鉤移民村是嶺兜鄉舊規,讓新手多鍛鍊。初到時,移民村有人發現劉克服是左撇子,居然還注意到他的右胳膊小有毛病,舉不高,鄉下人謂之為“瘸手”。劉克服的胳膊毛病是幼年因傷所致,並無大礙,尤其是絕不影響工作,人家居然有看法,認為鄉里看不起移民村,連個正手好胳膊的也不派來。言辭中對劉克服頗不敬,積怨之情可見。
有一次劉克服領縣、鄉水利部門幾個幹部到移民村檢查農田排灌渠,恰遇大雨走不了,在村裡暫避。午後雨稍息,一行人準備離開,恰村裡人大呼小叫,說有放學的小孩溺水了。劉克服心知不好,帶那幾個人跑到村頭,那裡有一條小溪,溪流上有一座過水壩,壩下積水成潭。平日裡過水壩上只一層淺水,水潭也只有半米多深,潭水平靜。眼下不一樣,小溪洪流滾滾,水流在過水壩和水潭裡盤旋打轉。出事的兩個小孩都是二年級學生,年齡小,不懂事,幾個大孩子冒險涉水過壩,他們在後邊跟,腳步沒走穩,摔倒了,被衝下水潭就沒再出來。
底層官員 第一部分(4)
劉克服跳下水潭撈人,村民和幹部撲通撲通也跟著下水。撈了近一個小時,兩個小孩都找到了,其中一個還是劉克服從潭邊雜草中拽出來的。小孩眼睛翻白,四肢冰涼,腹脹如鼓,已經沒氣了。小孩的父母披頭散髮,在一旁捶胸頓足,抱著死小孩哭得山崩地裂,情狀悽慘。時已黃昏,氣溫轉涼,劉克服渾身水淋淋的,在一旁默不做聲看,身子止不住發抖。
事後村民反應強烈,大翻老賬,說早就跟鄉里提過,小溪上該建一座橋,鄉里從不當回事。來過大小多少個官,只知道放屁走人,全沒用。移民村就是他媽的後孃養的,當年把他們從家鄉騙出來,淹掉他們的村子,剝奪他們的產業,弄到這個鬼地方挨困受窮,多少年過去了,到現在還不管不顧。這是要幹什麼,官逼民反嗎?
劉克服無言。以往的事情他管不著,現在的事他躲不開,因為他是掛鉤鄉領導。如黃大目形容,是“貴人”,有責任出手相助。
他想盡辦法,千方百計從上邊弄來一筆錢,幫助村民在小溪上游修了一座小橋,讓村民的孩子上學放學不必再走那條過水壩。修橋鋪路都算積德,村民卻不為之熱淚盈眶。他們說自己被虧欠的太多了,連他們的子子孫孫都虧欠在這裡。但是從此他們對劉克服比較認可,認為這個“瘸手”倒比那些正手好胳膊有用。
劉克服很感慨,對蘇心慧說自己初初起步,有個一官半職,私下裡振奮不已,走路不免輕飄。到了嶺兜鄉,上山看移民,才感覺步子沉重。一個人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