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連達的判斷,很快得到證實,走出兩裡之地,遠處便可以看到一條黑色的長線,靜靜地在天的彼端等候。數萬人的軍隊,寂靜得如同地獄中的鬼兵,沒有發出一絲聲音。耶律連達的前鋒剛剛出現在視線之內,一面斗大的帥旗就從敵陣中升起,上面繡著一個巨大的“蕭”字!只見帥旗向前方一傾,號角齊鳴,敵軍的前鋒向耶律連達的前軍衝了過來。
耶律連達沒有想到自己遇上的不是耶律信,而是蕭阿魯帶的三萬左路軍。望著對方的旌旗,竟是一眼望不到邊,至少有五六萬人的規模,耶律連達不由倒吸一口涼氣。他再厲害,也不敢以一敵三。
向耶律連達軍衝擊的騎軍如同普通遼軍一樣,有三匹戰馬,戰馬都用繩子相連,以避免衝鋒時跑散。但是明顯與眾不同的是,所有的戰馬,都穿著皮甲!騎士身上也穿了一種奇怪的鎧甲,這種鎧甲只在幾個要害處採用了鐵片,大部分地方,則明顯是皮甲。騎兵們也並不象普通的遼國騎兵一樣,以弓箭為主要武器,他們手中的武器,全是雪白的長刀!
大地在許多馬蹄的踐踏之下,沉悶的哼起來。大隊騎兵似洪流一樣湧向耶律連達軍。騎兵們發出震動天地的呼叫聲。那支三千人的騎兵部隊,在馬上伏低了身子,憑藉這薄薄的裝具,在不到兩裡的距離,硬生生頂住正面飛來的箭雨,向耶律連達的陣腳衝來。他們的兩翼,各有一大隊普通的遼國騎兵,好像兩條巨蟒一般爬向耶律連達軍的兩側,密集的箭雨如同蝗蟲一樣,在空中飛舞。許多人在衝擊的過程就倒了下來,但是他們的馬匹卻依然隨著洪流湧向敵軍的陣地。整個天地間,到處響徹著馬匹的踏地聲,戰士的呼喊聲;彌滿著臭不可聞的馬汗味,死傷者鮮血的腥味……
耶律連達的軍隊從未見過這樣的敵人,也從未見過這樣的戰法。他們習慣於遠距離攻擊,利用自己機動性打擊敵人;從來都只有他們衝擊敵人步兵的陣腳。但眼下的狀況讓耶律連達的前軍很快陷入混戰之中,他們不得不和一支裝備比自己好的軍隊進行肉搏戰;而在兩翼,蕭阿魯帶的軍隊一邊發箭,一邊保持距離,緩緩向後移動,待到耶律連達發現之時,他的兩翼已經身不由己地遠遠脫離中軍。耶律連達的陣形,在他還沒有反應過來的時候,就已經七零八碎,便象是一群失散了的大雁。唯一沒有亂的,只有耶律連達的中軍。
“鳴金,撤兵!”雙方的交戰僅僅持續了半個小時,耶律連達就下達了有生以來最英明的命令。在中軍的掩護之下,交戰諸軍很快退出了戰場。耶律連達付出的代價,是兩千人陣亡。蕭阿魯帶似乎無意追擊,他的軍隊,牢牢的釘在長樂城東邊七八里左右的地方,等待著任何來救援長樂縣城的部隊。
耶律連達心有不甘的向耶律伊遜發回戰報:吾師被六萬叛軍阻於長樂縣城外十里;長樂縣城似未失陷。
***
在接到耶律連達戰報的同時,耶律伊遜也接到了下游的報告。蕭奪剌與蕭迂魯已經從下游渡過潢河,攻克上京道之松山州。大軍現在已直奔于越王城而去。從旗幟與人馬來判斷,至少有四萬大軍。
耶律伊遜徹底糊塗了——必定有一處在虛報兵力。長樂城不可不救,長樂城失守,則保和館危矣,自己的右翼與後方都受到威脅。於城王城緊緊挨著上京,若真被攻擊,不救會使軍心動搖。但眼下的問題是,如此寒冷的天氣,四萬人進攻于越王城,可能嗎?糧草如何轉運?即便他們在國境內打草谷,也無法滿足四萬大軍的需要。而且,千里奔波去救于越王城,不如攻擊分兵之後,兵力空虛的耶律浚!
耶律伊遜已經問過地方上的老人,相信兩日之內,潢河必然結上厚厚的冰。是分兵救長樂城,還是集中兵力,主動出擊?耶律伊遜陷入猶豫當中。他心裡非常明白,自己很可能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