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7部分

,一邊在地道的上下左右四方都鋪上木板,這些木板在施工時,可以防止塌方,但是它的主要用處,卻是在地道挖至城牆角下之時,可以成為燃燒的材料。而攻城方挖地道的主要目的,便是燒塌城牆的地基!地基一塌,城牆就會倒塌,造成巨大的缺口,這遠比透過地道入城攻擊風險要小,效果也更好。實際上,挖地道很多時候,都是為了這個目的。

對於挖掘地道,並透過地道攻城,大宋朝有專門的器械——頭車。這種一車可以容納三十人,兼具挖掘地道、防禦、進攻、運泥四大功能的車輛,是技術發達的結晶,石越在軍器監時,曾經上表請求將這種頭車簡化改裝後,用於礦治生產並且得到了允許。

但是儘管頭車在宋朝已經用於民用,但是因為其結構過於複雜,對於西夏人來說,那依然是一種謎一樣的工具,無法掌握。

不過,雖然手法十分原始,但是西夏軍的進度卻不慢,因為人力充足,兼之土地鬆軟,這條長長的地道,已經透過那條早已被西夏人用屍體與草灰填平的護城壕,快要接近西南角的城牆下方了。不過,為了防止被宋兵發覺,越是靠近城牆,動作就越要小心翼翼,進度自然放慢了許多。

但是無論如何,在負責挖地道的西夏軍看來,綏德城的倒塌,已經指日可待。

他們不知道,此時有一支宋軍,如同獵豹在打量自己的獵物一般,正在遠處觀察著他們的一舉一動。

吳安國率領的部隊非常少,只有一個指揮約三百人的騎兵,以及兩百人的神衛營部隊。

隨著大部隊出城後,吳安國便帶著這支部隊神不知鬼不覺的離開了戰場,繞道至西南方向。沒有人在意到這麼一小隊人馬的動向。

發現西夏人後,吳安國便找了個灌木林潛伏起來,所有的戰馬都銜枚裹蹄,部隊也下達了噤口令。

他在靜靜等待機會。他接到的命令是:便宜行事。換句話說,便是可以偷襲便偷襲,不能偷襲,摸清楚西夏人的動向就可以。對付地道的方法有許多。

遠處西夏人的營地清晰可見,在營地裡面,可以看見有幾個巨大的洞穴,洞邊各有一臺絞車。

因為這裡離主戰場實際距離較遠,而且較為隱蔽,又或是自恃能夠及時得到中軍的接應,西夏人並沒有停止作業,只是守衛計程車兵們同時加強了戒備。絞盤不斷的將泥土從洞中帶出,這些泥土,又被人運去土山的方向。

營門是半開的,以便隨時可以關上。

在泥土從地道中運出,送出大營的同時,還有一些西夏士兵一起扛著伐下的樹木,運進營中。在營中,到處壘積著厚厚的木板,不時有人從另外的洞中,將木板用絞盤遞進洞中。

整個大營,宛如一個熱鬧的工地。

吳安國仔細觀察著一切,在心裡暗暗估算著地道的規模,伐木、運輸的人數,又仔細清點了一下負責守衛的人馬。

“守衛的人馬當在兩千到三千左右。”很快,吳安國得出了大概的結論。地道的規模很大,僅僅從外面來看,不可能知道地底的構造,自然無從知道西夏人的用意是透過地道進城還是燒塌城牆,但是無論是哪一種,吳安國都相信,在地底作業的西夏士兵,至少有近千人!

潛伏了約一時辰之後,因為綏德城外激戰而警戒起來的西夏軍看起來似乎稍稍有所放鬆。

為了方便運輸,營門終於又被全部開啟。

吳安國沉吟了一會,輕輕走到指揮使山裕跟前,低聲耳語了數句。

山裕想了一會,點頭答應。親自領了五十騎,悄悄離開灌木林。

一刻鐘後。

在西夏人運送木材回營的路上,一小隊宋軍騎兵呦喝而至,他們穿著大鵬展翅背心,手執弩機,囂張地射殺著運輸木材的西夏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