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甚至還要擔心被敵人切斷退路,但他也不願就這樣撤退,功敗垂成,所以一拖就是七八天。
多呆一天,東晉軍隊的危險就增加一天,桓溫不敢再拖下去了,寧可功勞全部讓給周全,也不能坐在火山口上等,他只好求白龍以最快的速度把周全請回來。
但這一切已經太晚了。。。。。。
第十三章 陷入困境
周全從霸上回來後,立即寫了戰報向褚太后彙報前線的戰爭過程,朝廷內外早已知道這次北伐的經過。
其實桓溫的軍中已經有朝廷派出的“戰場觀察員”,把一切經過向朝廷彙報。褚太后讓桓溫全權指揮作戰,可不代表對戰爭的過程不關心,嚴格說起來都是朝廷派出的兵馬,花費的錢糧,桓溫可是在給司馬家打仗,戰爭進度和過程都是要受監視的。
所以現在人人都已經知道了周全的功勞:他一人殺了五百黑甲魔兵,使西線軍團不至於全軍覆沒,且反敗為勝,助桓衝奪下漢中;機動組五百人擊潰一千黑甲魔兵,救桓溫於絕境,又以一千五百人大敗敵軍主力,斬殺敵主將,一日奪數城,一直殺到長安城下。
桓溫本來是有些功勞的,但在他大敗的陰影之下,在周全神話般的戰績中,就算出了再多力,別人也以為是沾了周全的光,被完全無視了。更要命的是,現在風聲已經傳開,他為了與周全爭功把周全趕走,駐軍霸上不進攻,嚴重怠誤了戰機,現在已經成為大罪了。
一些大臣在褚太后的暗示下,已經在提議要給周全封官,而司馬昱等與桓溫有宿怨的人,已經正式上表,要求處罰桓溫,降他的官,解除他的兵權。
不過要讓出身寒門並且算是道人的周全當大官並掌實權,還是很難實現的,將要違背的祖宗法制很多,大部份守舊的大臣也不會同意;要罷免桓溫目前也是不可能的,他在朝中還有很大的勢力,在荊州還有很深的根基,還沒有人能取代他的位置——除非他全軍覆沒了。但這支軍隊是朝廷的一支主力,是漢人的子民,褚太后不會這麼做,周全也不會這麼毒。
就在東晉朝廷準備展開持久口水戰時,戰局卻在一夜之間出現了大轉化,長安城內的胡人全面出擊,反將霸上城完全圍了起來。更讓人吃驚的是,無數身穿黑色僧衣的彌勒教教徒突然冒了出來,襲擊桓溫的後方,許多平民百姓也穿上僧衣,變成了彌勒教的人並加入戰鬥,人數之多無法統計,戰力之強遠勝過一般軍隊。除了霸上城,晉軍所有攻下的城池都被奪回,所有守城兵馬都被殺死。桓溫的人馬和五斗米教二千多人在敵人的心腹地帶困守孤城,退路被完全切斷,就是插翅都難飛了。
與此同時,漢中城也被前秦兵馬和彌勒教的人圍困,城內還發生了激烈的戰鬥,幸好有五斗米教的一千五百多人幫忙守城,總算把城內的彌勒教徒殺光,但自己人也死傷慘重,漢中城未必能守得住了。
周全接到桓溫的求助信,正準備趕過去幫忙,神風快報的緊急報告如同雪片般飛來,兩個小時內就收到了七八封急報,大略明白了發生的事情。由於路途遙遠,這時離事件發生已經過了一天時間,也許這時霸上城已經完了。
周全一股冷氣從腳底直衝到頭頂,中計了!這一定是彌勒教的陰謀!因為五斗米教的主力集中在八門遁甲城內,城陣合一,精英彙集,又有張道全暗中罩著,他們沒有把握攻破,所以一直不出手,等待時機把五斗米教的主力引出。他們先是示敵以弱,誘桓溫長驅直入,然後再派出黑甲魔兵,使五斗米教不得不出戰;然後再以前秦的兵馬送死為代價,把恆溫和五斗米教的人誘到心腹地帶,切斷後路予以全殲。
周全來回踱著步,緊張思考著對策。彌勒教這次應該是傾巢出動了,肯定有幾大菩薩出現,他孤身去救等於是送死,說不定設計這一切就是為了殺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