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陵園祭拜過陣亡將士之後,衛朔一行前往平州大學堂參觀。平州大學堂是遼東首座大學,多年來為遼東培養了大批人才,而首屆畢業的學子更是在科考中一舉打響了平州大學堂的名聲。
皇甫真、陽裕、封裕、裴開四人已成為無數後進學子們爭相效仿的榜樣,凡考入平州大學堂的學子們,無不以超越四人成績為目標。
雖然遼東牧府陸陸續續又修建了幽州大學堂、幷州大學堂、薊城大學堂、晉陽大學堂等數座規模龐大的大學堂,但在底蘊上還是遠遠不及平州大學堂。
每年到了報考州學時,平州大學堂依然是各地士子的第一選擇,即便幽州大學堂請到大名士劉琨坐鎮,短期內依然無法改變平州大學堂的龍頭地位。
然而衛朔內心十分清楚,平州大學堂畢竟地處東北酷寒之地,文教底蘊遠遠比不上其他地方,隨著時間推移,各地州學學堂必可超越平州大學堂。
在遼東治下推行的是山長負責制,每座學堂由各自山長負責具體事務,重大事務則由學堂各博士組成的教務會商議後決定。反而官府各曹無權對各地學堂指手畫腳,就連學曹也只有監督權,指導權而無管理權。
當衛朔帶著人來到大學堂門口時,山長孔纂與博士朱左車、劉贊正在門口迎接他的到來。
“哎呀,竟勞煩山長以及諸位博士相迎,朔真是深表榮幸!”
衛朔不敢怠慢,執弟子禮節上前向幾位功勳卓著的儒學大家問好。別看劉、朱、孔三人一生都不曾進獻什麼驚天動地的計謀,可三人的作用一點兒都不比裴、莫、溫、高四人少多少。
可以說沒有劉、朱、孔三人從細想上、文化上教育改造遼東,即便遼東軍取得再輝煌的勝利,最終的下場也不會比歷史上的前秦好多少。
“主公親臨學堂,臣等身為下屬理當親迎。”
“這些年遼東文教日益昌盛,三位功不可沒,在這兒朔拜謝三位了!”
“誒,主公客氣了!都是我等應盡之責!”三位聞名天下的大儒忙攔著要行禮的衛朔。
接下來衛朔在孔纂、朱左車、劉讚的陪同下行走在學堂內筆直的水泥路上,一路上不時遇到來來往往的學子,雖然有人駐足觀望,但看到不遠處戒備森嚴的侍衛,倒也沒人上前打擾。
“孔山長,而今學堂內有多少學子?”
“回主公,眼下學堂內共有四級五千餘學子進學,而且每年招收的學子數量是一年比一年多。說起來這都是託主公當年推行普世教育之功,隨著時間推移,接受教育的小孩日益增多,也使得每年報考州學、郡學的學子越來越多。”
衛朔聞言頗為自得道:“嗯,這正是我所希望的!只有開啟民智,民族才會崛起!”
在場眾人都十分了解自家這位主公,知道其一向反對被秦漢以來統治者所推崇的愚民政策。
傳自商鞅的愚民治國之術的核心:一是毀商,二是弱民。先不說毀商,其中弱民政策中最重要的措施就是不向普羅大眾推廣知識,只保證上層少數精英分子掌握知識,最終透過弱民實現王朝長治久安!
只是很可惜歷代統治者的弱民政策雖然都取得了一時成功,但從沒有造就過什麼長盛不衰的王朝。細數秦漢以來推行愚民政策的歷朝歷代,從未有超過三百年的太平盛世(東西漢、南北宋嚴格來說是兩個朝代)。
可見愚民政策是多麼的後患無窮,衛朔掌權之後迅速摒棄了傳統治國之策,轉而開始大力推廣教育以開啟民智,同時推行農工商並舉之策,他想嘗試著走一條不同以往的道路。
在最開始的時候,不管是推廣教育,還是重視工商都跟傳統相左,遼東上下對此曾疑慮重重。但在衛朔的極力堅持下,又經過這麼多年來實踐,到而今再也無人對衛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