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9部分

,順便為公司的電視劇做宣傳。(未完待續。。)

第六百三十章 造型

葛尤在為新片做造型,他將出演《卡拉是條狗》的男主角。

這部電影投資七百萬人民幣,不屬於大製作,葛尤象徵性的拿了三十萬片酬,和他國際影帝的身價相比就是白菜價。

除了林子軒的推薦,劇本讓他感覺有意思。

“這本子我看行,接地氣,講的就是咱們身邊的平常事兒,城裡打狗那會這種事見多了,以前夜裡都能聽到狗叫,現在聽不著了。”葛尤感慨道。

的確是聽不到了,這些年京城變化太大,從大農村向著大都市轉變。

市民養狗的品種變了,那時候養狗是為了看家護院,現在養狗是當個玩物。

狗的叫聲也變了,從兇狠到諂媚。

有人教導小狗各種花式動作,以此討好主人,還有人給小狗穿上衣服,弄得人模狗樣,狗越來越像人了。

“時代變了,狗如今的地位比人高,人每天累死累活,還不如一條狗舒服呢。”林子軒玩笑道。

這是玩笑,也是一部分現實。

《卡拉是條狗》主要講的不是狗,而是人,或者說是人和社會的關係。

每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難免產生各種關係,家庭、朋友和單位的領導同事,以及社會上形形色色的人。

這些關係構成了一張網,叫做關係網。

葛尤為了把自己的狗從派出所弄出來,四處託關係,他託的關係再去找其他的關係,由此交織成一個小社會。

影片展現了兩個世界,一個是葛尤的內心世界,另一個是京城底層的世界。

這是一個看似平淡,情節不曲折,卻能讓人有所回味的故事。

“是這個理兒,人有時候活的是比狗累,這個人物的性子面,有點擰巴,看著他到處為條狗低三下四的求人,我就覺得寫的特好,有生活。”葛尤回應道,“這戲我接了,回頭和導演聊聊。”

“這片子的票房可能不會高。”林子軒提醒道。

“我琢磨過這個事兒,都是曉剛的那幾部賀歲片鬧得,以前我接戲不大考慮票房好不好,首映式熱鬧不熱鬧,主要看本子有沒有感覺,現在不行了,腦子裡總想著拍出來會不會受歡迎。”葛尤無奈道。

這是電影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以票房論英雄。

電影公司製作電影,會找具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而不是找演技好的演員。

這是有區別的。

有票房號召力的演員不一定演技好,演技好的演員票房號召力未必高,同樣有那種既有票房號召力,演技又好的演員。

在國內的演藝圈,葛尤是其中之一。

到了他這個程度,同樣會患得患失,幾部賀歲片票房大賣,就算沒在國內上映的片子也拿到了國際大獎。

再去挑選劇本,他會不由自主的考慮這本子能不能大賣啊,能不能獲獎啊。

一方面是精益求精,一方面帶有名利的心態。

有追求名利的心態很正常,導演和演員拍電影誰不想拿獎。

真正淡薄名利的人不是沒有,但很少,尤其是在這個經濟掛帥的年代。

林子軒同樣如此,他還琢磨著在作協和文聯中佔有一席之地,讓好夢公司發展成為世界知名的電影公司。

只不過,有人會掩藏起自己真實的想法,有人則坦然承認。

葛尤和路學常聊了聊,交換對於劇本的意見。

路學常想讓葛尤放棄以往賀歲片的表演方式,像那種非職業演員一樣表演,或者說把這個角色演得特別地道,生活化。

賀歲片裡面人物說話不是為人物說的,而是為了產生喜劇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