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8章 八艚艦與不怕漏

孟冬之際,天黑的早,農戶人家都是晚食一過就熄灶,各回各屋,攏緊被褥入睡。

王荇越來越懂事,知道王葛易腳涼,就鑽到她床尾, 幫她暖好腳頭再進裡屋。姊弟倆各躺一頭,王葛一隻腳屈著,時不時和阿弟互蹬腳心,仍沒想好制什麼送給桓縣令。

她就是個匠人,前世所有精力都用在木雕、竹編、草編的學習中,不通曉天文地理,更不知農業、提高糧食產量。就算稍懂一些先進於這個時代的制物原理, 也不敢在世族橫行的古時代隨意提及。

比如曬海鹽的大體原理,她連海都沒見過, 敢往這方面提,純粹找死。

比如農民使用的“直轅犁”,缺點多多,可增裝犁評、犁壁,改直為曲。王葛雖不知後世“曲轅犁”完整的具體構造,但只要提出犁評、犁壁的設想,聰明匠師定能將直轅犁改成曲轅犁。但這種設想,是她一個十歲的農戶女能提的麼?提了之後,功勞歸鄉所官吏, 還是歸她?

哪怕發豆芽的方法,她暫時都沒法提!自家每年產出的新豆,除了納租, 都要賣給豆肆兌換隔年的陳豆吃。陳豆發豆芽,先不管是否得不償失, 就說得先泡豆子、再找不透光的地方悶幾天、不斷淋水吧?她要那樣幹,不被大母揍一頓, 也會被小賈氏搗亂。

所以先進原理的器物不是不可制,必須有緣由。

“阿姊,”王荇從被窩那頭拱過來,“阿姊跟我講講大船吧?真的比咱村魚伯家的漁船大好多嗎?”

“嗯。能裝得下好幾條魚伯家的船呢。”

“哇,那不得跟咱家院子一樣大?”

“我當時離的遠,它具體有多長、多闊,我還真不知道。”

“可是……”王荇覺得下面的話有些咒人家漁船的意思,因此附在王葛耳邊悄悄說,這樣就不內疚了:“我聽說魚伯家的船總漏水,修好船頭修船尾。大船漏水怎麼辦?來得及拖上岸嗎?”

大船漏水怎麼辦?

這話前世從哪聽過?王葛臉上慢慢歡喜,抵住阿弟的小腦袋,誇道:“虎頭啊,你就是阿姊的福星。我有主意了,但是你得幫我一起琢磨。”

“哦?阿姊快說給我聽,我一定能幫上阿姊!”

王葛肯定不是真指望虎頭出主意。前世歷史上,有一種船體結構,叫“水密隔艙”,是“傳統技藝”類別的非遺專案。

簡單說,就是採用榫接木板的槽舌接合、艌縫苧麻、桐油、石灰等製作的填塞艌料技藝,用隔艙板將整個大船艙,隔成若干個互不相通的小船艙, 提高抗沉效能。即使某個小船艙進水, 船隻也可一邊航行、一邊進行修補。

這種技術最早的起源,可追溯到東晉末年“盧循起義”期間,此人利用竹子結構改造船隻,發明的“八艚艦”。

但現在的大晉朝,沒有農民起義了,盧循說不定還沒出生,所以王葛要送給桓縣令的,就是提前原本歷史數十年的八艚艦……的船模……的簡陋版。

桓縣令是聰明人,肯定能受船模啟發,將船模送到專業的船匠手中。

王葛很謹慎,就這簡陋船模,也要佯裝著跟阿弟一起“苦思冥想”,走盧循的發明路線,由竹子內壁的竹節“迸發靈感”。

剩下的就簡單了。直接將半截竹筒當船艙,打磨光滑內壁;鋸八個薄木板,削成卡槽,卡進竹筒,隔成九個小船艙,互不通水;將竹筒外側的底端雕刻水紋,稍加美化;鋸一個長的薄木板,製成甲板;甲板頭、尾用石刀的刃尖鑽許多小孔,插竹棍當作欄杆;欄杆頂端用麻繩相連;最後,為防止竹筒入水側翻,底部的兩側加竹條穩固。

到此就算製成。

王葛:“阿弟,你給竹船起個名字。”

王荇:“嘻,就叫‘不怕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