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經通義》曰:聞徵聲無不善養而好施者也。《韓詩外傳》曰:聞商聲使人方廉而好義。
【教胄子 掌成均】《尚書》曰: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王肅注曰:胄子,國子也。《周禮》曰:大司樂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國之學政,而合國之子弟焉。鄭玄注曰:均,調也。樂師主調其音,大司樂主受此成事已謂之樂。
【事宗廟 安賓客】上見《史記》云云。下見《周禮》云云。
【通神明 和人理】《漢書》曰:夫樂者,聖人所以感天地,通神明。《魏志》曰:文帝行獵,中道頓息,問侍臣曰:“獵之為樂何如八音也?”侍中劉曄對曰:“獵勝於樂。”兼侍中鮑勳抗辭曰:“夫樂,上通神明,下和人理,崇政致化,萬邦鹹乂。”
【虛己竦神 洞心駭耳】《漢書》曰:夫樂通神明,安民庶,故聽者無不虛己竦神。司馬相如《上林賦》曰:族君遞奏,金鼓迭起,鏗鏘間〈革豈〉,洞心駭耳。
【英英鼓腹 洋洋盈耳】《呂氏春秋》曰:帝顓頊俞鱓先為樂倡。鱓乃偃寢,以其尾鼓其腹,其音英英。《論語》曰:師摯之始,關雎之亂,洋洋乎盈耳哉。注曰:魯大師摯識關雎之聲,而首理其亂者,洋洋乎盈耳,聽而美之。
【功成乃作 教尊後賞】《禮記》曰:王者功成作樂,治定製禮,其功大者其樂備也。《白虎通》曰:太平乃作樂,所以防淫佚。《禮記》曰:故天子之為樂也,以賞諸侯之有德者也。德盛而教尊,五穀時熟,然後賞之以樂也。
【鄭聲亂雅 齊音害德】《論語》曰:惡紫之奪朱,惡鄭聲之亂雅樂。包曰:“鄭聲,淫聲之哀者。”《禮記》曰:鄭音好濫淫志,宋音燕女溺志,衛音趨數煩志,齊音傲僻驕志。此四者,淫於色而害於德。
【鐘鼓俱震 壎篪和鳴】曹植《七啟》曰:鐘鼓俱震,簫管齊鳴。陸機《七徵》曰:金石諧而齊響,壎篪合而和鳴。
【八音克諧 五色不亂】《尚書》曰: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禮記》曰:五色成文而不亂,八風從律而不奸。
【移風易俗 播德通靈】《孝經》曰:移風易俗,莫善於樂。《魏名臣奏事》曰:夫樂所以播德通靈。
【號鍾之琴 空桑之瑟】《楚辭》曰:破伯牙之號鍾。王逸注曰:號鍾,琴名。又《傅玄琴賦》曰:齊桓公有鳴琴,曰號鍾。《周禮》曰:空桑之琴瑟。
【鳳歌鸞舞 玉管朱弦】庾闡詩曰:蕭史吹鳴管,王子吐鳳歌。《抱朴子》曰:鸞鳥聞樂而舞,則主國安。應劭《風俗通》曰:章帝時,零陵太守舜祠下得笙、白玉管。《尚書大傳》曰:大琴朱弦而達越。
【寶瑟綺琴 赤簫紫笛】《漢書》曰:莽何羅行觸寶瑟。張衡《擬四愁詩》曰:佳人遺我綠綺琴。又傅玄《琴賦》曰:蔡邕有琴曰綠綺。蕭方等《三十國春秋》曰:涼州人發涼王張駿墓,得赤玉簫、紫玉笛。
【天籟地籟 南音北音】《莊子》曰:汝聞人籟而未聞地籟,既聞地籟而未聞天籟。郭象注曰:簫管參差,雖萬殊而不異也。《呂氏春秋》曰:塗山女令其女往侯禹。女作歌,始作南音。有娀氏二女候帝,令鸞遺二卵,北飛不還。二女作歌,始作北音。
【雲和之琴 霜條之篪】《周禮》曰:孤竹之管,雲和之琴瑟,冬曰至,於地上圜丘奏之。鄭玄注:雲和,空桑、龍門,皆山也。郭子橫《洞冥記》曰:建元二年,帝起騰光臺以望四遠。於臺上橫碧玉之鐘,掛懸黎之磬,吹霜條之篪唱來雲往日之曲。
§詩
【唐太宗皇帝《三層閣上置音聲詩》】綺筵移暮景,紫商引宵前;南陳歌塵合,分階舞影連。聲流三處管,響匝一重弦;不似秦樓上,吹簫空學仙。
【梁王�東《觀樂應詔詩》】趙瑟含清音,秦箏凝逸響,參差陳九夏,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