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的部族,特別是党項各部,紛紛表態要跟王畫一起走。
王畫有些頭痛,不是他不喜歡党項人,主要跟隨的百姓太多了,他沒有辦法轉移出去。只好好言安慰,實在不行,只好與吐蕃商議一下了。就不知道朝廷聽到這件訊息時,會有什麼樣的想法?
忙忙碌碌的,新年到來,王畫開始了另一件事。
九州之鼎開工,大年初一,放了無數鞭炮,開始鑄造鼎身內胎
ps:這一章因為今天傳了許多作品相關,耽擱了時間,人很累,所以更得字數少一點。明天補回。
''
第一百四十章 鼎身與鼎基(上、下,二合一章節)
第一百四十章鼎身與鼎基(上、下,二合一章節)
雖然說鼎的內胎只是青銅,並沒有任何裝飾,也不意味著它就簡單了。
首先它的體積,越大越難以鑄就。
這個鼎的體積比後來的司母大方鼎更大,甚至也更重,因此王畫從大洋洲調來許多鑄造工人,應當來說,他們的技藝經過這麼多年的錘鍊,已經站在這個世界的巔峰。
除了這些工人外,還有從大洋洲帶來了一些學徒,又從西北招收了一些學徒。這次鑄鼎集中了各種工藝,就是站在一邊觀摩,也會一生受用不盡。大洋洲帶過來的學徒,是做為以後大洋洲工藝發展,培育的接替人,西北的學徒,是補償西北百姓的。
事實上到了正式開工時,也需要許多打下雜的幫手。
這樣一來,參加的人手達到驚人的一萬人兩千多人。
單聽到工匠的數量,也讓人感到十分恐怖。
可自從開工,就沒有一個人認為人手是多了。
就說鼎身的內胎,也不是一個光鼎,為了減少景泰藍的製造難度,又增加鼎身上的圖案立體感,在鑄就內胎時,就開始將圖案進行鑄就。這分為兩個部分,第一是鼎耳與鼎足,鼎耳是兩條欲欲騰飛的巨龍,雖然彎成一個耳形,可兩條巨龍的龍頭高高地揚起,讓人感覺隨時會從鼎身飛起來,離鼎而去。四個鼎足也纏著青龍、白虎、玄武、朱雀四象,一路順著鼎足向上。這就給人一種奔騰向上的視覺感覺。
這也合乎了王畫的本意,積取,向上,永不停息,永不自我滿足與保守封閉。同時四象也代表著四方的吉祥物。
第二個部分是鼎身。鼎身分成三個部分,鼎耳下面飛出來的正方形四邊,這也是鼎器最厚的部分,下面的鼎壁,鼎壁四邊也是一個正方形的方框,它相對於鼎身的內壁,要微微凸起,然後是裡面的正方形內壁,也是鼎身最薄的地方。
裡面正方形長框是用來寫字的,寫出這一州地形、歷史、人種、礦產分佈、音樂舞蹈與動植物的分佈,用文字說明,這用銅絲琺琅,然後描金,不需要浮雕。所以在鑄造內胎時,還沒有動。
文字王畫早準備好了,這幾年又經過手下的一些探測,王畫再次做了修改與補充。當然還有遺缺的地方,以及錯誤的地方。但已經是這個世界最早的大百科全書。
然後就是鼎邊與鼎身外壁,鼎邊是各種人物,他們穿著當地的衣服,或是在吹著樂器,或是在舞蹈,或者在耕作,或者是在祭祀,或者是作戰,透過這些不是很大的圖案再次與文字做補充。鼎壁上是繪著動植物,人口分佈的密度,礦產以及礦石的樣子形態,一些複雜地貌,可食用的糧食水果,交通工具等等的圖案。
為了給人視覺享受與衝擊,採取浮雕辦法,讓它立體在展現出來,但如果在景泰藍上強行浮雕出高低不平,難度會非常大,因此在鑄就內胎時,在裡面就鼓凸出來,然後鑲上一塊塊景泰藍。
所以單是這項工程就非常大。
當然,更大的是燒製景泰藍本身。
然而與這鼎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