勒克徳渾部是清廷設在南北邊境最強的一支兵力;共計有十二萬三千餘人,主要的將領有貝勒尚善、滿軍阿山、泰什哈、都爾德、伊爾都齊、費揚古;漢軍劉武元、張國柱、札蘇藍、吳朝佐等人。並且還有一支新軍神勇營,統領是勒克徳渾的堂兄弟,也是代善的孫子巴爾楚渾。
在神勇營建立的時候,定額是一萬五千人,不過在駐守徐州之後,勒克徳渾和巴爾楚渾將神勇營擴充到一萬八千人。配有火槍一萬三千多支,各種火炮超過三百餘門。其實在這個時侯,清廷也要軍閥化的區勢,阿巴泰在山東、勒克德渾在徐州一帶,都有相當大的自主權利,更不用說吳三桂,己經被清廷默許,割據四川稱王。
勒克徳渾防區主要是淮河以北,包括徐州府、歸德府、汝寧府地區。主要的前沿陣地還是在徐州和汝寧地區,歸徳府只能算第二線。但由於這時山東全境失守;歸徳府的北部與袞州西南接壤,因此也給勒克徳渾帶來了很大的壓力,不得不抽調一部份兵力,加強兗州府的駐守。這一來三面設守,兵力就顯得有捉襟肘見了。
現在勒克德渾仍然坐鎮歸德府,防備北方袞州府的中華軍,共有四萬人馬,包括神勇營的一萬兵力;正白旗固山阿山率兩萬人馬,駐守汝寧府;貝勒尚善率領六萬人馬,駐守徐州地區,包括神勇營的八千兵力,但徐州所含的範圍頗廣,包括沛縣、邳州、宿州、蒙城等地。
而在這個時侯,中華軍也開始向徐州地區調遣兵力,淮南軍區第十一軍駐守在汝寧府的光州,第一軍、第十五軍都己經渡過淮河,分別進駐懷遠和五河兩個縣城,對徐州形成鉗制之勢,而第十七軍也己經進駐鳳陽府,隨時都可以渡過淮河。並且將前沿司令部也設在了鳳陽。而且勒克徳渾還不知道,南京軍區的第七軍和第十七軍也己從南京出發,進入淮南地區,這時己到達了廬州。
在徐州的北面,中華軍山東軍區第五軍駐守在兗州,同時濟南周少桓也命第九軍也進入魯南地區。對徐州形成南北夾擊。
實際在這個時候,中華軍在河南、山東、江蘇三省交界的一帶地區,己經投入八個軍的兵力,總計人數己經超過了二十萬。中原戰役己經開始開啟了帷幕,而第一個戰場,就是在徐州。
在商毅去山東巡視以前,對目前的局面,以及下一歩的戰事己經有了一個大致的構想,目前來看,和清廷決戰的時機已經成熟,而且山東全境收復之後,徐州地區己經陷入中華軍的三面包圍,因此首先攻擊徐州,殲滅勒克徳渾部,使山東和南京地區的聯絡更為緊密,然後再進而攻領整個河南地區,與清軍主力進行決戰。
之所以先沒有動手,是因為商毅擔心在中華軍攻佔徐州之後,清廷會因為中原戰場的局勢不利,而徹底放棄中原地區,退回河北,全力以北京為核心,進行防守。這樣一來,雙方主力決戰的地點將推進到河北、山西一線,中華軍的戰線將拉長,而且在地利上也不佔優勢,顯然是對中華軍不利。就算最終能夠取勝,所遭受的損失,消耗的人力物力,都將會大大超過雙方在中原進行決戰。
不過現在清軍確實己經將大倍份的兵力都調集到中原地區,看樣子也是準備在中原與中華軍決戰,這當然是正合商毅的心意,因此商毅在離開濟南的時候,就以飛鴿傳書到南京,下令以淮南軍區為主力,南京軍區出兵支援,而山東軍區也調遣軍隊南下,配合淮南軍區,首先發動徐州戰役,殲滅徳克勒渾部清軍。而湖廣軍區則付責牽制清軍在開封、汝州一帶的兵力。
當然中華軍在河南、山東、江蘇三省交界的一帶地區,投入二十萬的兵力,也不僅僅只是為了攻佔徐州地區,一方面還要防備清軍會出動人馬,趕到救援徐州,好進行圍城打援,另一方面也是為了在攻佔徐州之後,繼續向西擴充套件,與湖廣軍區一起,進取中原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