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百姓來說,賤民不過是換了個地方,邊境清苦多是犯人流放之地,那邊的戶籍與罪人無區別,故而沒有引起多大反對浪潮。
朝中有官員提出異議,不過在顧曉曉的擱置下,最後也識相的沒有糾纏下去。
賤民乃歷史遺留問題,非一日可扭轉百姓印象,只有其自立自強,倉廩足教化知,方能真正融入到青蘿中。
未登基前,靜王殿下在眾人的印象中擅長兵法謀略,文書讀的少不似二皇女才名遠揚,待她登基之後,文武百官才知何謂文武全才。
新帝從不寫詩詞歌賦,但是她的策論字字珠璣,增一字太多減一字太少,絕非不通詩書之輩。
一國之主,需要考慮到方方面面,從國計民生到子嗣傳承,稍有差池就是雪花般的奏摺。
顧曉曉登基一年之後,才將亂局整理清楚,還沒喘口氣兒,旱災水災接踵而至。她恨不得南水北調,同時解決兩邊難題,可惜這項工程太過浩大,以目前人工難以完成。
好在顧曉曉一直發展農商業,在災難發生之後,及時調運物資和糧食到受災地,同時嚴打大發國難財的商人,建立健全監管機制避免貪汙從中腐敗。
除了青蘿開國帝君外,從未有一任帝王將兵權徹底抓在手中,也不曾有一位帝王曾就藩,且率軍親徵,靠一己之力打造出一支鐵血雄師。
這一切,顧曉曉都做到了,她超過了歷任先帝,成為青蘿歷史上不可抹殺的存在。
青蘿國封建制度並不完善有分封制甚至奴隸制殘餘,顧曉曉登基之後,一步一步的改變青蘿國現狀,讓它走向更光明的未來。
比起陽瓊華大躍進式的改革,顧曉曉多採用潤物細無聲的手段,逐步改變青蘿殘存的落後制度。
這一代陽瓊華與陽瓊玉沒有留下子嗣,兩人的封地被顧曉曉收回。顧曉曉借鑑推恩令,逐步縮小現有封地,由於她登基後牢牢把控軍權,雖有王族不滿,但無人敢真正出頭反抗。
剛登基的三四年,朝臣年年都要上書勸顧曉曉充盈後宮,同時慷慨陳詞子嗣對於江山永固有多重要,勸她立皇夫,讓皇夫為天下男兒作表率。
顧曉曉感慨她的任務史可以簡要概括為,論如何逃過花樣逼婚史。前三年,顧曉曉以清和帝喪期未過,拒絕了大選,待三年之後,她已經充分集權,直接將勸諫她立皇夫納君侍的奏摺當做了耳旁風。
為了打消滿朝文武的逼婚熱情,顧曉曉在繼位五年後,有恃無恐的對外公佈,她不良於生育決定從宗嗣中選取適齡孩童,接入宮中選出合適的皇位繼承人。
一道詔令堵住了滿朝文武還有宗族的嘴巴,今上除了不能生育之外,文韜武略堪稱千古一帝,她們沒膽子也沒能力以此藉口將她拉下龍椅。
為了不讓朝中因為遴選儲君一事再現黨派之爭,顧曉曉乾脆將宗室適齡孩童全部接到宮中,選天下名師進行教養。
待到選出儲君人選之後,她再傳授其帝王之道。
姜側君在顧曉曉登基之後,晉封為太皇夫,後宮人丁單薄,他也曾催顧曉曉雨露均霑,早日誕下子嗣,但是被顧曉曉用各種藉口躲開。
到了後來,他看透了女兒的心思,宮中又多了許多孩子,也就不再逼迫顧曉曉。
姜側君的後半生過的平順,女兒恭順,時不時讓他和姜氏族人小聚。榮國公府在姜玉景的手中發揚光大,姜玉秀在顧曉曉登基之後,嫁得如意妻主,夫妻和睦傳為佳話。
前半生宮中寂寞淒涼的時光,漸漸模糊,姜側君性情平和,謹守後宮不得干政的準則,從不干涉前朝政務。
顧曉曉在位十五年,將青蘿打理的井井有條,百姓家家有餘糧,政治清明軍紀嚴明,又收服了周邊少數民族,擴大了青蘿的疆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