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側君雖然早就知道女兒要走,但在臨行前最後一次見面,照例又哭紅了眼睛,將手腕上的鐲子取下來,交給顧曉曉,讓她保管著取錢時只管賣掉。
兒行千里父擔憂,姜側君的牽掛讓顧曉曉感動。
離開前,清和帝私下傳召顧曉曉,將北疆地形圖交予她,同時點明瞭北疆混亂的情形,要去她打探虛實,將北疆情報傳回來。同時儘可能的將幾股勢力擰合到朝廷這邊。
為了方便她行事,清和帝又給了她一塊令牌,讓她介時和丁副將聯絡。顧曉曉欣然應允,擺出為家為國鞠躬盡瘁的架勢,贏得清和帝讚許。
出城那日,城門口聚著許多看熱鬧的百姓,十里之後,人煙漸稀,顧曉曉下令收起了倚仗,讓隨行人員換上了輕便的衣裳。
又過了十里,顧曉曉終於見到了清和帝賜給她的三千甲兵。由於非戰爭時期,她們未曾披鎧甲,穿著營服胸前寫著大大的卒字。
三千甲兵黑壓壓的站在路兩邊,運送糧草的車排了一溜,這些糧草將支援一行人到北疆。
三千人為一師,總指揮姓賈,三十上下的年紀,顧曉曉剛才馬車,她便帶著幾個部下,上前齊刷刷的行了一禮。
「賈指揮免禮,諸位免禮,辛苦了各種將士了,傳我令下抵達北疆之後,每位將士賞錢兩貫。」
顧曉曉伸手虛扶了賈指揮一把,在扶她起身的同時,對候在一旁的將士進行了嘉獎。
賈指揮露出了欣慰之色,改為抱拳聲若洪鐘道:「微臣替麾下將士謝過三殿下,謝殿下體恤。」
留意到對方行禮方式的改變,顧曉曉放鬆了心情,直接喚人牽了坐騎來,與賈指揮說到:「小王對賈指揮浴血奮戰之事極感興趣,不知指揮是否願意和小王略講一二,我們邊走邊說。「
顧曉曉方才換下了禮服,穿上了輕便的騎馬裝,英姿颯爽沒有絲毫王公貴族的傲慢,也沒有一身酸腐氣。
賈指揮對這位平易近人的殿下很有好感,見她翻身上馬動作敏捷一氣呵成,故而對部下進行簡單號令之後,跟著上馬揚鞭道:「恭敬不如從命,不如卑下先為殿下講下師中情況,還請殿下賜名。」
「你們既是光耀軍出身,不如叫北光軍吧,待到北疆之後,若有需要,本王會考慮擴編北光軍。」
「多謝殿下賜名!」
馬背上不好行禮,賈指揮微側身子表示敬意,有條不紊的和顧曉曉講起了她的行旅生活,重點放在了光耀軍的輝煌歷史和平日操練情況。
賈指揮在軍中浸淫多年,能被清和帝挑中,派她率領三千甲兵輔佐靜王,自有她的過人之處。她剛過而立之年,未來大有可為,賈指揮不願蟄居一隅,她想要在戰場上拼殺,北疆之行對於她來說是一個機會。
賈指揮忠於清和帝,否則也不會被派到北疆去,但這和忠於三皇女沒有衝突。年紀輕輕走到這一步,她不是不會變通之人,她曾打聽過三殿下為人。她與其她皇女不同,熱衷行軍打仗不愛吟詩作賦,為人乾淨利落在兵部任過職。
見面之後,賈指揮對三殿下印象更好,言談上也就有些刻意表現意味。尤其是三殿下話裡話外透露著到北疆後擴充軍隊的意思。
想要更進一步,就要拿出自己的利用價值來,賈指揮深諳此中道理。
春寒料峭,馬背上顧曉曉只覺臉上被風吹的刺刺的疼,談話中她對賈指揮也有了一定了解。她是一個識時務的人,在行軍打仗上有自己的瞭解,行事風格較為冒進。
這樣的人正是顧曉曉需要的,若她唯清和帝馬首是瞻,對她敷衍了事,顧曉曉會找機會尋了她的錯處,將她辦掉。
賈指揮部下還有王府護衛在兩人馬後跟著,不乏有人露出欣羨之色。左琳有些不是滋味兒,在靜王府她是殿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