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在大陸被推翻的種子。
別說是南京政府,即便是後世的那個起自於農村、得益於農民的政府,即便是解決農民及農村問題最成功的共和國,同樣也沒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現代化的問題,共和國以軍事化即公社化的方式使農村走了另一條道路,最終只是把注意力的焦點放在對農民的政治動員上,同樣沒能夠完成農村的現代化變革,可以說,在農村的現代化變革上,近代以來,在長達百年之中,中國交的幾乎就是一張白卷。
““三農”問題!”
眉頭微微一跳,孫振邦看著坐於首席的管明棠眼光微變,原本他以為管明棠不過就是一個商人,可是能提到農民、農村、農業並把其歸納成“三農”問題,由此可見這人遠非他想象的那麼簡單,尤其是這第一次會議,他未問財政、保安、自衛,卻直入“三農”更是讓人能感覺到,他所圖不小
“而“三農”問題,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農民問題,說白了,也就是人的問題,這是我們需要解決的第一個問題,便是農民的問題,農民需要教育……”
在管明棠作著會議報告的時候,他不時的觀察著十二縣縣長的表情,從他們的神情中,管明棠可以覺察到這些縣長的不以為然,實際上,這些話都是老生常談,可管明棠卻深知,教育農民的必要性。
任何改革,都必須有強有力的推行人員,農村改革自然也不例外。即使有相應的推行人員,他們還要能動員起大多數民眾支援自己推行的改革,否則,成功的希望實在渺茫。
說白了改革的根本就是“人”的問題,問題在於如何動員人,如果不能動員、教育民眾推動改革,任何的改革的努力都是白費,而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在農民、農業、農村三個必須要解決的問題之中,農民的問題可以說是阻力最小的一個問題。
中國的基層社會基本上是一個由鄉紳自治的社會,政府所能起的作用微乎其微。而這些鄉紳可以說是政府對鄉村實施統治的基礎,同樣的,如何打破並且利用這種基礎是解決農村和農業問題的關鍵,可以說他們即是農業、農村改革的助力,也是阻力。
現在,對於根基未穩的管明棠來說,他不能也不想從根本上去觸及農村的本質問題,只能在三個問題中,選擇一個最軟弱、最無力甚至可以說“最容易下手的物件”——農民,從而一步步的解決“三農”問題。
“大家都從報紙上看到過當今天中國之模範省,當屬廣西,而廣西之所以能成為中國之模範省,其首要在於民團建設,因此,邯彰行政督察專區欲解決農民問題,必須先從建設“民團”始,以全面推行保甲製為契機,並行建設民團,進而謀求農村社會全面改革……”
如果說相比於這個時代的農業建設試驗,管明棠最大的優勢在於何處,恐怕就是他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總結歷史上各個時期各地農業建設利弊得失,進而總結出一個能夠妥善解決“三農問題”的基本方案。
民團!
這是管明棠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在過去的一段時間中,透過對兩個時代的農村建設問題的研究對比,在管明棠同樣傾向於“農村問題的關鍵在於教育農民”,而教育農民的根本在於“政治動員”,而行之有效的政治動員,只有一個辦法透過“軍事化”的辦法去解決,後世選擇了公社,而在這個時代的廣西選擇了“民團”。
前者對於管明棠而言幾乎等於政治雷區,那也就只剩下民團可供選擇了,再則抗戰迫在眉睫,民團建設不僅僅是解決農民問題的關鍵所在,同樣也是適應未來戰爭的要求,透過民團建設從而達到動員農民的目的,這正是歷史上“新桂系”的成功所在。
而且建設民團又可以獲得農村士紳的支援,畢竟民團建設可以起到綏靖地方的作用,而對於普通民眾而言,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