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驚訝之色。
“石油與煤不同,石油有其自己的形成條件,如果翻看全世界的油田地質來看,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一點,那就是油田的形成必須具備三個條件:一是能生油,二是能儲油,三是要有地層蓋住,油氣跑不掉,即生、儲、蓋組合。”
在過去的幾年中,黃汲清一直在研究著石油地質,而透過對全世界油田的研究,使得他確定了這三個必備條件,而正是這三個條件決定了許多人的成敗,許多地方,儘管開採出了石油,正是因為並不具備這三個條件,而不具備開採價值,也正因如此,才會導致許多人在石油的開採那場豪賭中遭遇破產甚至自殺。
“所以,只要某一個地區,在地質上具備這三個條件,那麼在理論上,地下就有可能存在石油。”
“嗯,在地質學上可以這麼說!”
孫建初凝眉思索著,的確在理論上必須要先有地質條件才有可能生成某種礦物,然後他們又聊了下去。
“西方學術界一直認為只有海相沉積盆地裡才能有豐富的石油。因為石油的生成除了溫度、壓力和時間以外,還要有大量有機物和良好的沉積層。而中國呢?中國的大多數土地都是在恐龍滅絕以後形成的地層所覆蓋,基本上是陸相沉積盆地,這似乎就是貧油論的根本——陸相沉積盆地與石油生成的衝突,但同時,如果從油田形成的三個必須條件來看,他們卻又是相互衝突的。”
黃汲清對海相沉積理論與油田形成必要條件的質疑,讓孫建初同樣陷入沉思中,他感覺一些困擾自己的問題,似乎變得更模糊了,更讓人無法理解了。
“但是,石油的生成除了溫度、壓力和時間以外,還要有大量有機物和良好的沉積層,這正是陸相盆地所不且備的,沒有生油條件,即便是地質條件符合,恐怕也不會有石油啊。”
“那樣的話,我們在陝北就不可能開採出石油!”
黃汲清舉著陝北作為例子,而他的假設想讓孫建初搖頭說道。
“儲量和產量都很有限!”
“但這至少說明,在陸相沉積盆地內,存在有生油的條件,而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如果其存在生成條件,那麼就存在有豐富儲量的可能性!對不對!”
“的確,從地質學的角度來看,的確有這種可能!但是陸相沉積盆地必須要解決一個前提,也就是生油的前提!這是油田的基本條件”
在孫建初從地質學的角度贊同自己的觀點後,黃汲清又繼續說道。
“我們可以從大地構造學說中地殼運動的多旋迴特點出發!”
民國二十一年被中華教育基金會派往歐洲留學的黃汲,在瑞士濃霞臺大學有幸成為著名構造地質學家阿爾岡的研究生。恩師的教導使他確立了一生的學術方向,為他奠定了大地構造學的基礎,而他正是依靠著紮實的地質學基礎,對其提出了質疑。
“……地殼運動的多旋迴構造作用使中國的大中型盆地的發育呈現明顯的多旋迴和多級演化性,油氣的生成和聚集具有多期性、多層性……”
雖說這一理論,此時更多的只是推測,但黃汲清卻堅信自己理論,在他一點點的講解中,孫建初似乎明白了他想要的挑戰什麼,他想要挑戰的是“海相生油說”。
“如果我的推測正確的話……如果準噶爾盆地和酒泉盆地,即中國西部的陸相盆地,可以形成有經濟價值的油田,那麼,中國東部的陸相盆地,例如,華北盆地和松遼盆地,也可以形成同樣的油田。”
在第一次黃汲清用一個假設從理論上突破了“中國貧油”論的束縛時,孫建初整個人都被驚呆了,他看著黃汲清,他知道如果這一理論得到證實的話,那麼對中國意味著什麼,甚至於對世界地質學界又意味著什麼,這意味著在突破“中國貧油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