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際山)又西南二百餘里,曰玉屏山。山有四峰,東橫大河。其上多松,中峰有天湖。”眼前景物與書中描摹並無二致,想必是到了。正尋思著怎麼上山尋找青帝,忽然聽見遠處傳來馬蹄之聲,蹄聲密集,隱隱還有呼喝之聲。
只見北邊塵土飛揚,一行隊伍,約有三十餘人,最前兩騎,一個老者瘦如槁木,一雙碧綠的眼睛深凹下去,滿面木無表情,背上斜斜插了一具桐木琴。另一個少年細眉斜眼,長得不醜,卻滿臉暴戾神色。後面數十大漢玄衣勁裝,揹負長刀,駕著龍馬如疾風般朝玉屏山奔去。“這些人神色匆匆,似乎也是去找青帝的。自己對青帝身在何處了無所知,遍山尋訪也非上策,不如跟著這行人,讓他們為自己帶路。”王亦君當下對白龍鹿道:「鹿兄,咱們遠遠地跟在他們後面,瞧瞧他們去哪裡找青帝。」白龍鹿獸中之靈,聽得懂人言,連連點頭。
王亦君篤定白龍鹿能聽懂他的言語,甚是歡喜,提起劍,翻身上了鹿背,任它行走。白龍鹿一路嗅聞龍馬氣味,並不著急趕上,只是遠遠地跟在後面。其時日落西山,夜幕已經緩緩降臨。玉屏山四峰對立,中有狹長山谷。那一行黑衣人進了山谷,又彎了老大一個彎,才在第三座山峰前停下。
王亦君悄悄地跟在後頭,依稀望見山下松樹林立,有一鬆木山門,正中三個大字玉屏峰。
黑衣人全部下馬,整頓衣冠。黑衣少年朝山上朗聲道:「朝陽穀十四郎奉家父之命,前來拜見青帝。」山上寂無回應。停了片刻,又大聲說了一遍,山上依舊無聲無息。再停片刻,又朝山上大聲說道:「朝陽穀十四郎有家父書信及薄禮一份,需要面呈青帝。望請准許十四郎冒昧上山。」一連三遍,都石沉大海,無人回應。
黑衣少年望了老者一眼,老者點點頭。黑衣少年一邊大聲呼喊:「既然青帝默許,十四郎冒昧上山了!」一邊與老者及兩個挑著擔子的黑衣大漢朝山上走去。餘下大漢圍成一圈,在玉屏峰山門前站著。玉屏峰雖不太高,卻頗為陡峭,盡是堅巖峭壁,惟有山門處有一條斜斜的石道迤儷而上。要想登上此山,似乎惟有此道。但山下幾十個黑衣大漢團團把守,他們斷然不會輕易讓自己上山。想到此處,王亦君不免有些計窮,四下環顧,玉屏山四峰相對,但彼此獨立,並未聯為一脈,要想從其他山峰繞道而行,似乎也不可能。
白龍鹿掉頭,朝西側山峰奔去,山勢頗陡,松林灌木枝椏橫生,白龍鹿如履平地在茂密的林間閃挪跳躍,向上疾奔,竟比兔子還要敏捷。奔了約莫半個時辰,天色已黑,明月初升,月光透過林木斑斑點點的照射下來。突然白龍鹿一聲低嘶,後腿輕輕一蹬,騰雲駕霧般高高躍起,越過鬆林,在半空中逗留了不過片刻鐘,便穩穩地落在平地上。
此處僅僅方圓二十餘丈,幾株松樹傲然而立,巨石桀然。夜空遼闊,一彎明月掛在東側松樹之梢。此處竟是此峰峰頂。白龍鹿朝著東側低聲嘶鳴。王亦君朝東仔細凝望,與此峰相隔二十餘丈,也是一座雄偉山峰。以方位來看,應當便是玉屏峰。
白龍鹿低嘶一聲,四蹄如飛,在瞬息間加速,猛然頓挫跳躍,再度高高飛起。王亦君只覺心跳突然停止,耳邊呼呼風聲剎那間也充耳不聞。天地無聲,萬物停止。他低頭下望,只見下面林海茫茫,雲橫霧鎖。突然全身一震,差點翻了下去,他這才發現已經到了玉屏山頂。白龍鹿歡聲長嘶,昂首踢蹄,頗為得意。
王亦君這才聽見自己「撲通撲通」的心跳聲。王亦君縱身從白龍鹿背上跳了下來,坐在地上與白龍鹿相對哈哈大笑。
山頂一條石徑蜿蜒而下,想來就是山腳下那條石道,周圍盡是松樹,蒼勁挺拔,月光斜斜照下,人在松間月下行走,飄飄欲仙。突然聽見淡淡的汩汩山泉聲,當下循聲覓去。穿過一片低矮的松林,眼前突然一亮,只見前方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