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5部分

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

未來啊,鄉愁是一座橋樑,你來這頭,我去那頭。

陳佳一輕聲吟唱,一首鄉愁,再一次感動萬千人等。

余光中,籍貫福建,生於南京,先後在秣陵路小學(原崔八巷小學),南京市第五中學讀書,1947年入金陵大學外語系(後轉入廈門大學),1949年隨父母遷香港,1950年赴臺,就讀於臺灣大學外文系。1953年,與覃子豪、鐘鼎文等共創“藍星”詩社。後赴美進修,獲愛荷華大學藝術碩士學位。返臺後任師大、政大、臺大及香港中文大學教授,現任臺灣中山大學文學院院長、當代著名詩人和評論家。

這首詩歌,想必,無數的國人,都有學過。或許,那個時候還小,並不瞭解兩岸之間的隔離到度有多深。直到現在,人們這才發現,這一彎小小的海峽,他阻隔了太多太多的東西。

余光中先生在最後寫的那句,未來呀,鄉愁是一座橋樑,你來這頭,我去那頭。這一句,是余光中先生對未來的期待。只是,三十幾年過去了,這一座橋樑,始終沒有開啟。不說橋樑,就算是直接通航,也都時有阻攔。前不久,我去得臺灣,與連永平先生見了一面。

親自述說了兩岸之間的交流與發展,我想,現在這個時刻,只要兩岸能夠協手一起,余光中先生的願望,是該時候夢圓了。

於是,這一首,娘,大哥他回來了,就在這樣的背景下完成。

只是筆力有限,難於和佘光中先生這一首鄉愁比美。

“原來如此。”

眾人恍然大悟,沒想到,陳佳一創作的這一首詩歌,還有如此複雜的背景。並且,大家對於陳佳一的佩服,又更高了一成。最起碼,之前大家對於陳佳一的佩服,只是一些個人成就上的佩服。但到了現在,大家對於陳佳一這種民族情懷,這種歷史責任感,無不是欣賞之至。一時之間,陳佳一的形像,在他們心中,又上升到了一個非常高的地步。

“陳佳一先生果然大才,小時候的一則鄉愁,居然引來了這麼多的故事。而且,由這小小的一篇詩歌,卻讓陳佳一先生完成如此壯舉。想必,余光中先生看到這一篇,娘,大哥他回來了,的作品,亦會倍感欣慰。”

這種夸人的事情,主持人是長年練就的,就算陳佳一聽後,亦是心兒有些飄。還好,陳佳一是什麼人,他來這裡的目的,可不是宣傳他的這一首詩歌。在其後主持人問道,為什麼選擇匿名的時候,陳佳一再一次說道,“當時從臺灣回到臨川,由感於連永平先生訪問大陸,於是激情來時,創作了這一首詩歌。當時的念頭,是準備將這一篇詩歌釋出到個人部落格上。只是,後來想一想,如果釋出到自己的個人部落格,恐怕這一篇詩歌就算寫的不好,也會被一些支援的朋友熱捧。當然,如果這首詩歌寫的太差,發上去的話,亦有些丟人。如此,為了避免被熱捧,也為了避免丟人,畢竟是第一次創作現代詩,於是,也就選擇發到論壇。

在國內,人氣比較火的論壇有天涯,貓撲,新/浪論壇,至於唐朝七七論壇,人是有很多,但論壇的氣氛並不是很好。為此,我就選擇了在新/浪論壇,而且,以匿名的方式發表出來。沒想到,短短時間,得益於新/浪論壇的熱度,這一首詩歌,他居然小小有了一些名頭。”

陳佳一原原本本,將這一次釋出到新/浪論壇一事,完全的說了出來。同時,在這一段談話中,陳佳一還細說了國內幾大論壇的優勢。

最後,居然連自己旗下的唐朝七七論壇,也不放過,說他沒什麼熱度。空有IP流量,但去失去了論壇的作用,居然變成了一個垃圾發洩箱。

當然,像這樣的一句話說出之後。坐在電腦旁的趙丹陽,心中卻呼登了一下,“難怪陳總要跑到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