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眼球。但無論身處多麼危險的境遇,主人公所表現出來的樂觀精神又讓觀眾欽佩不已。
魔幻和誇張一直佔據米國電影界的主流,而追逐完美的視覺效果也是好萊塢導演孜孜以求的目標。世界上擁有完美視覺效果,較為出色的科幻電影幾乎均出自米國好萊塢。這點和米國人喜好誇張、愛好新奇的性格特點分不開。
比如,在好萊塢電影史上所誕生的幾部經典影片《星球大戰》《侏羅紀公園》《指環王》《哈利波特》《後天》等,均充滿了魔幻色彩,誇張的劇情和充滿傳奇色彩的鏡頭吸引著觀眾眼球的同時也讓人歎為觀止,在詹姆斯卡梅倫的電影中也不利外,魔幻、想象力、誇張的視覺效果無處不在。
可以說,詹姆斯卡梅倫對視覺的處理和追逐做到了極致,讓他人短時間內難以超越。
卡梅隆在拍攝《泰坦尼克號》時,影片中華麗、壯觀的輪船景象以及航行在大海上、落日的餘暉下羅斯和傑克振臂環抱的經典鏡頭,讓人難以忘懷。而最為人們所佩服的就是輪船在沉入海底時,卡梅隆所製作出的震撼人心的特技效果。
第一百七十二章 人奸論
以自我為中心是米國文化的一個重要特色,而個人英雄主義和拯救世界的特徵也在美國電影中體現得淋漓盡致。
很多美國大片中,主人公所扮演的角色無一不是肩負著拯救世界的責任,無一不是以英雄的面目出現,這一點,卡梅隆也沒有完全免俗。
特定的民族有特定的民族性格,二戰之後,米國以強者的姿態屹立於世界,故而膨脹了其自信的心態,眾多米國民眾均喜好英雄,將米國看做拯救世界的形象之所在。
比如在《碟中諜》《綠巨人》《後天》《x戰警》《蜘蛛俠》《蝙蝠俠》等,無一不是主人公人憑藉著自身優勢成為拯救世界的最後英雄。
與我國所倡導的“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集體主義不同,米國的英雄主義更多地體現在個人身上。無論是科幻片、災難片或者戰爭片,最後總是一個外表俊朗或者聰明勇敢的男主角拯救了整個世界。
在卡梅隆導演的電影中,《異形》系列,不管故事過程多麼曲折驚險,最終均是主人公以一人之力拯救了整個地球或者宇宙。
而在其電影《真實的謊言》中,雖然對英雄的處理要更加委婉和間接了許多,但依然擺脫不了個人英雄主義的掣肘,片中的男主角雖然不再單單是米國電影以往的硬漢形象,卡梅隆為其增加了幽默、智慧的成分,讓男主角看起來更加有血有肉,但故事依然沒有擺脫典型的米國式個人英雄主義。
透過卡梅倫以往的電影,不難發現他的電影從來不以故事見長,《泰坦尼克號》就是一個狗血的愛情故事,《阿凡達》也就是個臥底反殺的劇情。
單單把這兩個劇本給任何一個人看都看不出有任何出彩的地方,這就是卡梅倫的厲害之處,講一個平淡無奇的故事能夠與講的讓人沉迷於其中。
收回思緒,李木又從抽屜裡掏出一份檔案,遞給趙東,“你再看看這個!”
這又是什麼?趙東有些疑惑地將檔案接了過來。
“人奸還是救世主?”標題很勁爆,難道跟《阿凡達》主角最後的反殺有關係?
趙東心想著繼續往下瀏覽,一篇一篇地看著,他臉上的神色越來越激動,彷彿裡面寫了什麼了不起的東西一樣。
足足有二十多分鐘,趙東將幾篇文章都粗略地看了一下,激動道,“李總這些都是您寫的嗎,真是太好了,只要上映之後立即把這些文章放出去怎麼也能讓他們頭疼一陣子了!”
對於趙東的反應在李木的意料之中,不過他可沒有那麼樂觀,擺擺手說道,“沒那麼容易,像這樣類似的情節以往的電影裡又不是沒有過,十一月上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