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5部分

淹沒。十七艘大型樓船全部被燒燬。蔡、張允僅僅率領數十艘走舸逃之夭夭。

荊州水軍大敗,廬江劉勳外援盡失。遂出城向孫堅投降。

攻佔廬江之後,周瑜連夜趕往舒縣向孫堅獻策,提出了劃江而治的戰略構想。

周瑜認為。當今北方雄並立,西北馬屠夫、北方袁紹、中原曹操皆為不世梟雄。急不可圖。吳軍此時應當置身局外、坐等北方混戰。而不應該輕易介入中原混戰。以免泥綽深陷、難以自拔。

但荊州地劉表、益州地劉璋卻是無能之輩。

周瑜建議孫堅勵兵秣馬、積蓄軍資。趁著北方三大軍閥混戰不休之時沿江而上討滅劉表、劉璋。盡得荊州、益州之地。如此。便可以與北方軍閥劃江而治。如果時機恰當(比如北方軍閥因為連年混戰元氣大傷)。便可以裹百萬強兵北伐中原,如果時勢不宜(北方諸侯被馬屠夫、曹操、袁紹三人地某人一統),也可以據長江天險而自守。

周瑜的這個策略可以說是極具戰略眼光地。

周瑜敏銳地發現。中原戰場是個爛泥潭。以東吳現在的實力投入其中未必就能討得好處。而且東吳缺乏逐鹿中原的戰略性力量。那就是騎兵!在沒有足夠騎兵地前提下,吳軍貿然北上中原是極為不智的,尤其是面對以騎兵起家地馬屠夫時。更將處於絕對地劣勢。

但荊州劉表和益州劉璋則不然。

首先荊州、益州地處南方。河道縱橫、水網密佈,因而兩地並不利於騎兵地運用。而且與東吳有長江相連。東吳水軍可以沿江而上,在戰爭中起到決定性地作用!在攻佔了荊州、益州之後。東吳也可以憑藉河道、水網來抵禦北方軍閥地騎兵力量。

周瑜地這一策略完全避開了吳軍地戰略劣勢,而將吳軍地戰略優勢發揚到了極致。

孫堅採納了周瑜地建議,以長子孫策為陸軍大都督屯兵廬江舒縣。以周瑜為水軍大都督屯兵湖口。大將太史慈、潘璋、周泰、蔣欽各於兩督帳前聽調,又令張昭、張紘、顧雍、步興修水利、整頓農業,加緊儲備糧秣軍資,時刻準備攻打荊州!

……

相比較揚州戰場上吳軍地勢如破竹,兗州戰場的曹軍與呂布軍卻打得難解難分。不過到了漢獻帝建安九年(196年)五月。東郡戰場和梁國戰場同時出現了轉機!

自從漢靈帝中平三年(184)黃巾之亂始,兗州、豫州的戰火就一直沒有停息過。連年地戰亂導致兩州人口銳減、民不聊生。大量青壯人口地戰死沙場還對兩州地農業生產造成了毀滅性地破壞。

這也是曹操雖然迎奉了天子。佔有了朝廷大義。但卻始終處於弱勢的最大原因。

不過。

值得慶幸的是,郭嘉(真實歷史上是毛階,別被本書誤導)在曹操瀕臨絕境地時候出現了。並向曹操提出了屯田之策!

所謂屯田。用現在地術語來解釋就是組建生產建設兵團,其做法就是將迫降的黃巾暴民以及招募到地流民統一安置在一起,進行軍事化地管理。由政府統一提供土地、農耕器具、耕牛、種子等生產物資,由黃巾暴民、流民出工出力進行耕作,生產出來的糧食進行五五或者六四分成。

馬屠夫在北地、河套實行地屯田,其實也和曹操的做法大同小異。

屯田的好處是驚人地。

漢代百姓地負擔極重,收成的絕大部份都要用來繳納田稅,但大部份都是被中間的地主豪強所扣留了,上繳國庫地田稅僅為十分之一或者十五分之一。稅負最輕地時候甚至只有三十分之一!

到了東漢後期。朝廷其實也想加稅,但已經無法再加了。因為百姓的收成已經只剩下可憐地一、兩成,如果再盤剝老百姓就沒了活路了!為了保護自身地利益。以漢末地主豪強為中堅力量地士族門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