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木條上,都用繩索緊緊的綁紮著十餘顆建奴的人頭,人頭在八月秋天的風中來回擺動著,呲牙咧嘴的猙獰面容,讓圍觀的人們既緊張又感到興奮。
之後的車輛上,更是用大大小小的籮筐裝滿了人頭,就那樣擺放在車廂之上,令眾人隨意觀看。
人頭車輛之後,幾輛大車上高高豎起了巨大的木架,鑲紅旗蒙古甲喇布赫的屍體,十幾個牛錄章京、分得撥什庫的屍體仍舊披掛著他們當日被殺時的鎧甲。被繩索綁在木架上,身上的創口分外明顯。被鹽和石灰處理過的屍體完好的記錄了他們死亡時的細節。
“看哪!那就韃子頭目!果然是和咱這漢人長得不同!”
劫後餘生的人們歡喜慶幸的指點著一具具屍體。
人頭令百姓感到歡喜,人頭後面的繳獲,則是令遠遠跟隨行軍的各鎮兵馬為止眼紅。
空出來的輜重車上。堆滿了各式各樣的盔甲,棉甲、鑲鐵棉甲、鎖子甲、鐵盔,為數多達七八千件的盔甲在輜重車上堆積起一座座小山,和那些繳獲的兵器一樣。讓各鎮軍馬看得直流口水,卻又無可奈何。
一戰滅敵六千,各鎮的官兵起初都懷疑這戰績,但是看到那些首級和盔甲刀槍騾馬。這些人都低下了頭。漫說是消滅建奴正白旗一個牛錄,鑲紅旗一個甲喇,鑲紅旗蒙古一個甲喇。共計三千多戰兵。包衣阿哈、輔兵跟役不在其中,就是消滅三千包衣阿哈,也是前所未有的大捷,足以令帶兵將領青雲直上揚眉吐氣。
在運輸繳獲甲杖兵器的輜重車後面,一百餘個被俘虜的包衣阿哈、蒙古兵、建奴士兵,被用長繩子拴在車轅上,隨著車子的行動而行動。車子被陷入泥坑時,他們則成為了牛馬的同類,要在鞭子下面,用力將車輛拽出來。
“是役也,斬殺建奴三千有奇,內有,牛錄章京四人,白甲兵二百一十一人,重甲戰兵一千二百餘人,披甲輕兵一千四百餘人,包衣阿哈三百餘人,生俘建奴三十餘人,包衣阿哈四十餘人。斬殺偽鑲紅旗蒙古三千餘人,內有甲喇章京布赫一員,牛錄章京四人,重甲戰兵五百餘人,輕甲戰兵一千八百餘人,包衣阿哈七百餘人,生俘蒙古附逆賊奴二十餘人,包衣阿哈二十餘人,繳獲甲杖無數,騾馬萬餘匹!解救被擄百姓一萬餘人。。。。”
讀著南中軍報捷的文書,從兵部到內閣、司禮監,一直到崇禎皇帝本人,都目瞪口呆。這樣的戰果,是區區三千餘戰兵在三五千義勇百姓(守漢將那些民夫的角色提升到了義勇的程度上)的協助下取得的嗎?
但是,沿途州縣官員京營統兵將領們在南中軍這一路耀武揚威炫耀戰果的過程中,將無數的題本文書上報到了各個該管上峰面前,從不同的角度證明了這份戰果,都是有著實打實的旁證的。
“傳旨!明發邸報!我軍於運河大捷!”
“此戰,大捷也!擊斃奴酋偽饒餘貝勒阿巴泰以下十萬人,斬首六千。屍首蔽於荒野,飛鳥不能落,骨骸填於溝壑,河水為之赤!偽武英郡王阿濟格中炮重傷,被身邊之巴雅喇兵冒死搶下,回營後當夜治身亡。為穩定賊奴軍心士氣,賊偽各旗旗主相約秘不發喪,以紅綢包裹屍首,以豬羊三牲祭拜。敵酋洪泰於巢穴之中聞此戰敗之訊吐血數升,一病不起,諸弟子侄爭奪大位,兵戈紛擾征戰不休,此刻遼賊已陷入內訌。”
阿巴泰聽了人唸完了這份邸報,很是不屑的揮動著馬鞭在地上抽了一鞭子,“孃的!說老子死了,老子可還活的結實得很!一頓飯一條豬腿,一晚上兩個蠻子女人伺候!”
但是,帳中的八旗將領們卻都笑不出來。
一個建奴甲喇又一個牛錄,還有一個蒙古甲喇被人全殲,傷亡數千人之多,這是從老奴起兵以來從未有過的大事,對軍心士氣的打擊可謂沉重之極。便是回到瀋陽,各人也不知道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