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人們舉行祭典儀式時,必須化妝眼睛和麵部。
在古埃及,人們為了防止炎熱和面板乾燥,常用香油和油質軟膏塗抹面板。另外,古埃及人還喜歡眼圈化妝,即在上下眼皮上勾畫綠色、黑色或藍色顏料,據說這是為了預防砂眼、蒼蠅(古代熱帶有一種蒼蠅能飛進眼內產卵)和飛蟲的入侵,也是為了遮蔽灼熱的陽光和消毒。因此在配製這種塗料化妝品時,大多摻入具有殺菌作用的藍綠色孔雀石粉末。後來人們對這類化妝品的色澤也開始講究起來,便特別愛用淡黑色的二氧化錳調製的塗料,甚至還有選用綠色樹脂的。
據人們對古代木乃伊的研究分析,結果發現古人的眼皮上部塗過黑色顏料,下眼皮塗過藍綠色顏料,這種黑色顏料的主要成分是硫化鉛,藍綠色顏料主要成分是孔雀石(內含大量硫酸銅)。
在中東地區,婦女們很早以前就有把眼圈勾畫成藍黑色的習俗,至今,在某些伊斯蘭國家裡,人們仍可透過薄薄的面紗,偶爾見到那些眼圈濃妝豔抹的婦女。在古希臘時代,人們先用煙黑塗描眼睫毛,然後塗上黃白色的天然橡膠漿。當時婦女還愛從指甲花萃取紅色染料,塗抹嘴唇和兩頰。
眉唇化妝
據記載,紂王愛將凝固的花汁給寵妻愛妾染指甲和化妝面容,因這種化妝品最早源於燕國,所以後人就把它叫作“燕脂”。
遠在漢代,中國女子已廣泛使用口紅。從二千多年前的前漢長沙馬王堆一號漢墓中出土的漆器梳妝箱中,除有發綹、梳子和香粉外、還發現有燕脂。
眉筆在古代又名“黛”,歷史也頗悠久。據文獻記載,侍奉前漢宣帝的京都知事張敞最愛為其妻用黛畫眉。後漢初期,長安地區的女子盛行畫“寬眉”,當時用的是青藍色眉筆。到了唐代,則流行畫蛾須(觸角)眉。
唐代還流行“紅妝”、“朱臉”和“紅臉”,這是女子在化妝前先在臉部抹上白粉,再塗上紅色胭脂。據傳說,楊貴妃去後宮同雙親告別時,淚水縱橫,臨上車時,因天氣寒冷,臉上的淚水竟凍結成紅色的薄冰呢!……此外,還有一段有趣的傳說,貴妃因體態豐滿,每當盛夏季節便熱得喘不過氣來,汗水盈盈,每當她用手絹抹臉時,手絹就變成紅色的了。
唐代大詩人也寫過《時世化妝》一詩,詩中描述了當時長安女子流行在唇上塗黑油(稱為“烏膏唇”),臉上抹白粉的化妝術。
公元601年,高麗僧把口紅傳到日本,所以當時的《吉祥仙女圖》中的仙女們的唇上都塗有口紅,但日本女子普及口紅化妝還是在十八世紀初,那時的女子為了使口紅抹得濃些,都愛在塗口紅前先在唇上塗上墨。
古代女子的化妝方法
塗脂抹粉是女人從古至今從未改變的愛好。
且從出土的戰國時期楚俑便可看出當時已有敷粉、畫眉及胭脂的使用,甚至可追溯到之前的夏、商時期,民間就已開始使用化妝品了。古代的農業社會一向自給自足,連化妝品也不例外,大都以天然植物、動物油脂、香料等為原料,經過煮沸、發酵、過濾等步驟而製成。比較起來,古代婦女沒有今日女性幸運,她們沒有現成的、琳琅滿目的化妝品可供選擇,但是這並不會減弱她們妝扮自己的意願。
在強調女性“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古代社會,“女為悅己者容”無疑是女性最大的樂趣及關注所在。加上古代女性由於社會地位的低下及在經濟上對男性的依附,終身處在被男性選擇、多位妻妾共事一夫、互相爭寵的低劣情勢中。在這種情況下,女性想要擁有較多優勢,容貌之美是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條件。
天生麗質的美貌並非人人可得,於是,大多數女性只有透過人為的妝點修飾才得以增添自身的風采,並以此博得異性的好感,而她們本身也在妝點的過程中,獲得某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