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我故事的人,人是可以轉變的。我已收刀,多麼希望人們不要玩耍可以傷到自己的刀。讓世界充滿安寧。
我還想說,沒有任何人可以改變一個靈魂,最後靠的,還是信仰。
【第一滴血】
1960年代末,臺灣新竹。
臺灣三重中學初中學生呂代豪站在池塘邊。身後跟著十幾個兄弟。
他歪了歪腦袋和嘴角,一個提著彈簧槍的護衛立即跳進池塘,舉起槍指向池塘中惟一一個孩子——帶鋒利鐵尖的標槍,射進了孩子的喉嚨。
呂代豪游泳要清場的。這個不明就裡剛搬來的孩子不走——他為呂代豪玩樂付出了代價。
第一滴血,奠定了他在眷村孩子心中的老大形象。少年呂代豪,擁有一個三四十人的幫派“虎威幫”。
1954年8月,呂代豪出生臺灣“眷村”。從大陸來到這裡的國民黨軍人,紛紛再次成家;父親呂國英斷絕了回到湖北老家的夢想,娶妻生子。
呂父是黃埔軍校第19期學員。父親駐紮在金門等地隨時準備“反攻大陸”,和兒子接觸很少。嚴厲的父親用暴力讓他背誦了大量古文和詩歌,但家庭教育不當卻帶給呂代豪人格缺陷。
呂母是當時最大華人幫派洪門的“四大姐”之一。呂母天天在家開賭場,對呂極端放任;呂拿到母親給的錢買糖果,這些糖果足夠讓他成為孩子王。當呂代豪與夥伴打架失敗回家哭訴時,母親對他說:“打贏了回來,輸了就別回來。”
“整個青少年時代,我內心的暴力都在悄悄滋長。”呂代豪說。小學畢業後,呂家遷到臺北市五股鄉。“這段時間,是我真正學壞的開始。”
呂代豪用拳頭制服所有看不順眼的人。呂被學校開除,不論父親如何求情,學校大門緊閉。
初中畢業時,父親將呂代豪送進臺灣鳳山陸軍官校預備學生班,希望軍營能管好他。
在軍校呂以兇狠聞名,在預備班二年級,他獲得了跆拳道黑帶二段。拳擊比賽獲得“全國大專運動會”丙級冠軍。
在學校,呂代豪成為人人懼怕的人,路人仰視,但他在操場上看到的一群人卻對他視而不見。他們圍成一個圈,默唸《聖經》。呂感到他們可笑:《聖經》能比拳頭更重要嗎?
1971年,在軍校的一次鬥毆中,他致人重傷,儘管當時伯父是高雄“要塞”駐軍司令,軍校仍把他開除。呂再次轉學至東山中學。
這裡是他學生生涯的終點。
【誰殺了那個人?】
1972年,臺北市木柵私立東山高中二年級學生呂代豪,18歲。
臺灣經濟日漸繁榮,黑社會勢力逐漸擴大,幫派層出,爭奪地盤的刀光劍影不停歇地在臺北市閃著冷光。
臺灣政治大學旁一間餐廳,外省幫派老大正在和呂代豪商議一場決鬥——為獲得收取商戶保護費,外省幫和本地幫的械鬥,他們多次敗北,原因在於人少、武器少。
黑幫“顧問”呂代豪出計,砍來五六米長的竹子,削尖一頭,讓10個殺手練習刺向敵人頭部、胸腹部、腿部——軍校技術派上用場。
談判前一天,呂代豪帶人到談判地點將竹子淺淺地埋在草地上,隱藏起來。
第二天晚上,談判不到10分鐘便告破裂。雙方開始刀槍相見。呂代豪迅速指揮殺手們拉出竹竿,10人排成橫隊,一步步向前衝刺。
對方几乎沒有看清長長的東西是什麼,伴隨著陣陣哀號,一撥接著一撥倒在地上。呂代豪的“竹計”開始奏效,長長的竹槍能制敵於數米之外。
呂代豪拿出自己的武士刀,見人就砍,渾身沾滿了鮮血。直到警車呼嘯而至。
第二天,呂代豪找來報紙一看:《木柵政大涼亭大血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