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難道又要進行閉關鎖國嗎?首長這麼說自己,看來確實沒說錯。想要發展華夏,那麼就不能一門心思的關起門來自己做,保護本國企業是應該的,可是沒有國外企業的競爭,華夏的民營企業又如何能夠得到限制?
這些問題透過首長的一番提點,楊海濤完全想明白了過來,看來站的位置不同,想的問題就確實相差很遠,楊海濤已經覺得自己的意見很完美了,可是在首長這裡走一趟卻發現,中間還有太多的漏洞。
比如華夏官員與親人辦一家企業,能夠得到銀行的貸款支援,能夠得到政府的政策支援,那麼這家企業就能比沒有後臺的企業發展的要迅速些,如果這家企業同本地其他同行企業發生矛盾,那麼有背景的企業,肯定能夠站在上風。
華夏的本位主義和山頭主義實在太強了,這點楊海濤自己就有充分的認識,如果任由大小民營企業在華夏亂來,沒有外資、合資、國營企業的牽制,那麼以國人的素質,又會有多少安安穩穩的生產?又會有多少想研發新技術去競爭?
華夏人就這樣,沒有外來壓力的情況下,老是不懂得進取,如果限制了外資和合資企業,那麼民營企業的發展就沒有了壓力,沒有壓力的企業,沒有危機感和憂患意識的企業,是不會健康發展起來的。
因此在發展民營企業的同時,更需要引進外資,讓東港和臺東省的企業,同華夏的民營企業相互競爭,大家相互競爭,面對國際巨頭,才會有強烈的危機感,才會努力去突破,努力去研發新技術,努力去開拓新市場。
只有這樣才能給華夏培養出大量的市場經濟人才,才能讓這些民營企業積累出商場爾虞我詐的經驗,才會明白國際法和國內法律的區別,才會知道合同中也會有陷阱,才會知道這個世界上沒了他們,其他公司也照樣生存。
“至於改革國有企業,儘可能杜絕政府重複投資等等意見,這個不是咱們兩個就能一口氣定下來的,還必要要下面的人進行研究,給出一個合適的處理意見,緩步的慢慢施行,一步一個腳印,儘量的不犯錯!
摸著石頭過河的感覺就是這麼無奈,咱們誰都不知道每一個政策或者決定下去,究竟是對還是錯,究竟會對國民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其中的壓力和風險有誰能夠理解?成功了那是國家與人民的幸運,失敗了那就是咱們這些執政者的責任。
歷史功臣或者歷史罪人都不是那麼好當的,咱們想不問不看,抱著多做多錯,少做少錯,不做不錯的思想去工作,那是要不得的,為了國家和民族,為了華夏的崛起,哪怕今後會成為罪人,咱們也必須要堅強的頂住所有的壓力。
把適合華夏的發展策略試行下去,如果真的沒有效果,咱們再改嘛!只要有一顆為國為民的心,只要時刻把國家和人民放在心上,那麼那就是一個好乾部,那就是一個真正的華夏人!”首長接下來又把楊海濤報告中的一些問題指了出來。
還好這篇報告大多數地方都是有事實作為依託的,因此首長對於楊海濤已經進行的改革,很是表揚,畢竟這些取得了成果的改革,那就是華夏改革可以借鑑的地方,經過幾年的試驗過來,這些改革已經可以大規模推廣了。
(今日第三更送到,手中有票的大大,多多支援一下吧!月票、推薦都行!謝謝!)
第三百四十七章 打擊走私
“馬上通知楊海濤到燕京來,把這個報告印成內參,交給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參閱!”首長對著機要秘書吩咐了一句後,再次拿著報告坐在辦公桌前,很是點了一根菸,慢慢思考起來。
楊靖可不知道自己的父親在燕京扔下一顆巨大的炸彈,狠狠震撼了一把燕京的老頭子們,此時的楊靖正在東海艦隊的新型導彈護衛艦上,準備對一艘貨輪進行搜查。
半個多月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