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國聯姻只換來不到一年的太平,就在鄭安雅登基的第三年年初,高昌國君臣以為萬事大吉的時候,忽聽斥候來報:祝融國有異動。
鄭安雅緊鎖眉頭道:“剛過完年就往兩國邊境的方向調兵,還調集糧草輜重、加緊開採猛火油,祝融國這是要與我們開戰嗎?”
杜襄成道:“從情報上看,很有可能。大軍路遠迢迢過來,總不能是來趕集的吧。”
鄭安雅氣憤地說:“我們是須彌國的盟友,他們是須彌國的附屬,不是說好了永遠不相互攻伐的嗎?”
衛信忠長嘆道:“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就像兩個小孩子,前一刻還嬉笑打鬧,後一刻就刀兵相向的事,歷史上不在少數。”
鄭安雅道:“你們覺得,祝融國此戰的目的是什麼?”
衛信忠道:“依臣之見,祝融國此次出兵不是為了攻佔城池,只是想與我國一較高低。”
“這是幹嘛?”鄭安雅不解道,“打仗不為了地盤?”
衛信忠道:“地盤他們是佔不了的,只要有須彌國在,祝融國就算一時取勝佔了幾座城池,須彌國也有辦法讓他們吐出來。他們這是不服氣。”
“不服氣?因為我們與須彌國結盟的事?”
衛信忠笑道:“王上您想,我們原本是要給祝融國進貢的,在他們看來,我們雖未對他們稱臣,卻也類似於他們的附庸。同理,他們向須彌國進貢,就意味著他們臣服於須彌國。而如今我們與須彌國結盟,兩國平起平坐,這下子我們的地位就高於他們了,所以他們不服,想透過打一仗來分出高下,證明他們的實力在我國之上。”
鄭安雅道:“此戰可以避免嗎?”
杜襄成、高無疾和衛信忠三人交換了一下眼神後,杜襄成回道:“恐怕不可避免,他們早有預謀。”
段知書道:“那這盟約就沒用了嗎?早知如此,當初費那麼大勁做什麼?還搭上房如樨。”
一提到房如樨,幾位神族都不做聲了,現場陷入一片尷尬。衛信忠打著圓場道:“也不是沒用,這次祝融國是揹著須彌國出兵的,他們的主力還在東邊,預計只出兩萬人。如果沒有盟約,只怕他們會出舉國之兵來犯。”
“兩萬人,”鄭安雅道,“我們一共也只有兩萬人,兵力上不佔優勢。能不能向須彌國求助?”
“王上慎重,”衛信忠道,“須彌國雖是我國盟友,然而兩國國力差距太大,他們並不真正把我們放在眼裡。須彌國有大軍二十萬,且裝備精良,祝融國舉全國之力也難以望其項背。若不是看在渤海國的面子上,這個盟是無論如何也結不成的。如今,我們為了祝融國區區兩萬人的入侵就要求援,他們只會更加看輕我們。到那時,不要說祝融國隔三岔五會來騷擾,只怕須彌國也想佔我們的便宜。”
“所以這一仗,得靠我們自己。”鄭安雅道。
“是的,威望是打出來的,不是求出來的。此戰我們只能靠自己,只能勝,不能敗,敗則有亡國之險。就算付出再大的代價我們要讓天下人知道,高昌國不是好惹的,誰想吞我們入腹,得先掂量掂量自己有沒有一副好牙口。”
杜襄成展開了輿圖,說:“既然決定要戰,那就合計一下該怎麼打吧。”說罷示意高無疾先發言。
“等一下。”鄭安雅忽然叫住房似瑾,“去叫歸尺素準備些酒水茶點,今晚恐怕得熬通宵了,大家都鬆快些,暢所欲言。”
聽鄭安雅這麼說,高無疾道:“王上,那末將我可就實話實說了,此番我們可謂遇上了勁敵:祝融國領兵的是大將韋執戟,此人能征慣戰,尤其擅長陣法,素有威名。”
“比你們幾個強嗎?”鄭安雅問道。
“那倒不至於。”高無疾攤了攤手:“韋執戟並不可怕,臣之所以將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