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道上,天子軍營。 陳匡、陳規奔至,未見兄長,先拜主帥東海王。 見東海王問及鄴城情況,二陳順口答道:城內聽聞皇師到來,成都王部眾已皆離散矣。 東海王聞言大喜,信以為真,由是戒心全無,防備鬆懈。 前至蕩陰,只聽前面喊聲如雷,石超率引五萬兵掩至,突入司馬越中軍,挾矢石而攻。帝師頃刻大敗,司馬越顧不得天子,依仗馬快,棄軍而逃。 惠帝鑾輿行走艱難,又護衛盡散,登時身中數箭,面頰上亦中一矢,血流滿面,大叫一聲,跌下輦來。未見性命如何,先覺四肢難舉。 百官侍御見天子中箭倒地,亂作一團,當即各自逃散,將惠帝遺於草地之上。 惟嵇紹朝服登輦,不肯稍退,並以身體衛護惠帝。石超引兵至於帝前,欲殺嵇紹。 惠帝雖然身受重傷,兀自向石超哭求道:此乃忠臣也,請勿殺之。 石超答道:某奉皇太弟旨意,惟不侵犯陛下,其餘一個不留。 於是就於惠帝面前,將嵇紹誅殺,鮮血濺於帝袍。惠帝驚倒於草叢之中,眾軍皆亂爭相攙扶,當時亡失玉璽六顆,四處找尋未果,遂致失去無存。 石超大勝,率眾挾持天子車駕,還至大營。 惠帝飢餒難耐,求進飲食,石超只進清水,湯餅全無。左右見皇帝滿臉流血,哀號不止,心中不忍,偷進秋桃數枚,天子泣下,勉強以桃充飢。 石超還師,挾天子送至鄴城。 司馬穎聞之,急率部下全班文武迎出,奉惠帝入鄴,以酒食拜奉,帝方得食。 皇太弟請改年號為建武,惠帝不敢不從。 左右侍臣見帝服上沾有血跡,請脫之加以浣洗,惠帝大哭不從:此乃忠臣嵇侍中之血,何浣之有! 左右聞之,無不泣下。 鏡頭轉換,按下天子,再說東海王司馬越。 東海王棄兵而逃,先至下邳,命人叫城。 徐州都督、東平王司馬楙聞說是東海王到此,異常乾脆決絕,閉門不納。司馬越無奈,只得單身匹馬逃回封地東海國,淒涼至甚。 心腹謀臣孫惠聞說東海王還國,於是尋找而至,登堂獻計:殿下雖敗,封國尚存。當年劉備僅借劉景升新野一縣之地,終得三分天下。殿下猶可待機復振大業,何需憂慮? 司馬越憂愁稍解,於是問道:卿有何計,助我重興大業? 孫惠答道:殿下宜邀結宗室藩鎮,同獎王室,不奉朝命,候其再舉,可保無虞。 司馬越從之,遂以孫惠為記室參軍,重加任用。 其後不久,司馬穎以同為宗室兄弟之名,請惠帝詔恕司馬越之罪,使其回朝。司馬越與孫惠商議,恐被招回誘害,拒不應命。 按下東海王還國,再說京都洛陽。 帝師既敗,陳胗與上官巳收集殘兵,回奉太子司馬覃為主,固守洛陽。 河間王司馬顒初聞司馬越討伐成都王,即遣張方率兵二萬,來助皇太弟司馬穎。但大軍未至,司馬越軍已敗,張方便既回軍,乘機再次進攻洛陽。 上官巳派苗願抵抗張方,屢次失敗。 太子司馬覃卻又背後動刀,遣宮中禁軍襲擊上官巳,上官巳及苗願兵敗逃走。太子舉城向張方投降,卻遭再次被廢。 幷州刺史東瀛公司馬騰,乃司馬越同母弟,聞兄長敗回東海國,欲為報仇,乃唆使安北將軍王浚出兵,殺死司馬穎所置幽州刺史和演。 司馬穎聞報大怒,出兵討伐司馬騰。 八月,王浚引幽州之兵,聯合段部鮮卑首領段務勿塵,以及烏桓羯朱等諸胡之兵,響應東嬴公司馬騰,共起大軍二十餘萬,兵發幷州進討司馬穎,來襲鄴城。 司馬穎聞報大驚,急聚文武商議對策。 王戎出班進言:烏丸及鮮卑兇悍難敵,我中原之兵非其敵手,不如遣使求和為上。 司馬穎猶豫不決,於是問於諸將:戰與和孰利?公等請為孤言之。 石超自恃勇武答道:王浚乃無用之輩,司馬騰亦坐談之客,何必求和?戰之可也。 王戎見他說到“清談之客”,連自己也譏諷在內,於是冷笑道:將軍差矣。我聞王浚頗能任賢,更兼土廣兵強。田堅、田許乃智謀之士,藩己、逄紀盡為忠臣,任其軍事。另有貢良為大將,何謂無用之人? 石超亦冷笑:以某觀之,王公口中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