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4頁

趙雍聽到鄭村長竟然有這些擔心,詫異了好一會兒,&ldo;咱們和趙王不相干的。&rdo;趙王在他自己的封地起兵,結果到了現在還是在封地鬧騰,都打不進居庸關,又怎麼會來他們這裡。不說別的他們的節度使的十二萬大軍就不是吃素的。鄭村長也不是真的感興趣,只是問問,找話題聊聊。後來有一刻鐘後,趙雍帶著紙墨筆硯告辭離開。

趙嬸娘還沒睡,見他回來,又看到他手上的東西,嘆口氣,&ldo;早點睡,白天再抄,仔細壞了眼睛。&rdo;

&ldo;我省的,&rdo;趙雍道:&ldo;娘,你快休息吧。&rdo;

他回了自己的房,小心地把筆墨紙硯放好,又摸了摸,接著摸黑去院子裡洗漱。他們家是用不起油燈的,所以趙雍也不會想著熬夜抄書。他有半年沒摸到筆了,心裡很想念,上床了還是又去摸了摸那紙張。又粗又硬的,是最次的一種紙,要是字寫得小一點快一點還會暈染,再受點潮,就成了一團黑。

可是他仍舊歡喜。他之所以願意幫忙抄書,一是為了討好鄭村長,這樣他離開村子幹活的時候母親能得到照顧。比如他家大兒子會幫他看顧一些地裡的活計。二是就是他想寫字,他不想忘記寫字的感覺,他買不起那些,只能這樣做了。

其實他也想過去抄書賣,可是他的字不是很好,再說書鋪裡都有專門的合作物件抄書的,他沒有人脈介紹,也沒有讓人眼前一亮的好字讓人非他不可。所用這項活計是做不成的。

第36章 開荒

地分好了。

棉花也種上了。

農具也發放了,冬小麥的種子也領了回來。

剩下的就該是收拾自己的荒地了。他們還有兩個月的時間來開荒。但兩個月顯然是不容易把荒地開出來的,所以周里正他們只領回了一半的麥種。這樣也少繳納了一半的錢。這些麥種再第三年都是要給縣衙錢的。

這邊可以一年三熟。一季水稻,一季小麥和棉花或者大豆,聽說有的地方如果是上好的水田可以一年種兩次水稻。比北方強多了,北方大多兩年三熟或者一年兩熟,多旱地種小麥和穀子,降水不多,所以種植水稻需要看天氣。他們周家村是種小麥和棉花和高粱,也種植水稻的,但是這個水稻要用上好的良田才敢種。

周郡分到的兩畝地已經被開墾出來七分種上了棉花。所以還有一點要他自己開墾,這都是里正給他的優待了。但能幹地裡活的也就周郡一個人,要想在十月份種上冬小麥,周郡估摸著只能開墾出兩分地來,這還要他沒日沒夜的幹呢,而且開墾出來也不能種啊,只有薄薄的一層土,肥料沒有,恐怕種子種下去也是到來年恐怕也是一無所獲。

再說周郡對種田真的是一無所知,他跟著周大福週二貴後面學著,可是周里正家分到的地還多,人家自己都忙的要命,怕趕不上種植。後來里正說了,周郡那塊地先放在那裡,先和他們一起開荒,開多少算多少,周家村的先一起幹,把領回來的種子能種多少算多少。

他才鬆了一口氣,知道以自己的能力,要是等他把一畝三分地開墾完,能夠種植的時候,最少要一年。恐怕最後只有餓死的份了。要是這樣,還不如去討飯流浪。

周郡很感激周里正一家,周嬌和路雲也不在家待著了,帶著路拾也到了田裡。做些力所能及地撿碎石頭的活。壯年漢就去鋸掉那些灌木老樹根,然後把樹根挖刨出來,但是這樣就有一個一個的大洞,所以要挖土方,把洞填埋好。然後還要去找能用的土壤,把土壤運過來,堆在開好了地上,之後還要把地弄平整,平整之後堆肥,肥料難啊。這些弄好之後還要弄再次把土翻過來,然後灌水澆水,讓土壤濕潤。

別的不說,他們沒有肥料,這就是大計。不過也好好處,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