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十八一大早,周大福就起床,推著板車,帶了一大筐野菜鎮子上,板車上除了野菜還有兩盆蘭草,被放在籃子後面,還有一個火把。因為起得早,所以也沒人看見他們帶著蘭花趕集。周郡也跟在後面,他還抱著路拾。周大福看到他帶著路拾一起,還有些不樂意,但周郡堅持,他也不好說什麼。
他們下營村離鎮子上要走四個時辰的距離,是比較遠的,但兩人年輕力壯推著板車又不重,速度很快,不到午時就到了。
周大福一路上也遇到幾個去鎮子上趕集的人,打聽了一下能賣東西的街道。周郡則是有目的去的地方,他專門去書鋪那邊守著。周大福帶了一盆,他也帶了一盆,兩人各自選好了地方。周大福在集市上賣野菜和賣花。
野菜倒是有人問,但是那盆蘭花人家壓根看也不看,別說問價了。他一直守到未時三刻,野菜還剩了一點,但是那盆蘭草依舊沒人問。他琢磨著不行,主動出擊,結果人家一聽笑話他,&ldo;誰沒事買個花回去種,中看不中用的,再說也不好看啊。&rdo;
周大福本來是很有信心的,也相信自己的兒子,他兒子可是會讀書的,所以他來的時候覺得一定能賣出去的,就算賣不二兩銀子,五十文也好。可惜他一連問了幾個人,人家都用那種騙子的眼光瞅著他。
旁邊一個賣糖人的還笑嘻嘻地說他是想錢想瘋了,竟然連野草都拿出來賣。賣野菜還能明白,鎮子上有愛吃的,嘗個新鮮。野草誰去吃?冤大頭不常有的。
倒是有一個老大娘說他可以去藥鋪看看,說她去藥鋪買藥的時候看著鋪子臺上有花,估摸掌櫃的喜歡花,讓他去試試。周大福感謝著,看著天色倒是沒有再去藥鋪了,而是跑去糧食鋪子,去問問糧價。
他們本來想想問村子裡買糧食的,但是他爹說要去探探行情,和村子裡買糧食給貴了不好,便宜了就是占人家便宜,欠人人情。倒不是不可以欠人情,而是沒必要在這種方面上欠。如果糧食鋪子裡的價錢合適,就直接買一點回去。要是太貴了,就算了。他在想辦法和村長提提,能不能再村子裡換。
白麵和稻米是不敢買的了,他問的是陳米。那種要處理的豆米和穀子也行。鎮子上有兩個糧食鋪子,一東一西。周大福先去了東頭,他賣野菜得了十二文錢,加上父親給的一千六百文,還有王家溝湊的七百三十文,想著能揹回去兩袋糧食。右手袖子裡還有婆娘給他的五十三文錢,那是買棉花的,如果能剩下來就去當鋪看看,弄一點舊棉被回去。
周大福去了鋪子問了糧價,他沒敢問白麵和今年的新米,那掌櫃和小二眼睛彷彿都長在頭頂上的,周大福笑呵呵地恭維一番,然後說自己是新分來的流民,老老實實的問了豆米和谷慄的價錢,得知三十文一斤,他嚇了一跳。
什麼時候糧價這麼高了,不顧他們的白眼,他又問了白麵和稻米,得知白麵六十八文,稻米五十一文,簡直是驚呆了。要知道糧食價錢雖然有浮動,可是一般都在三十到四十文左右。他們周家村也有買糧食的,上好的糧食和細面四十五文一斤頂天了的。
他算了算自己帶來的錢,知道買不了多少,立刻退出去,推著板車又去了西頭的糧食鋪子問價,兩個鋪子價錢一樣的。
周大福愣住了,他嘆著一口氣,退出了糧食鋪,那個掌櫃的還說現在這價錢最合適,要買就早點買,過段時間還要漲。因為吉縣湧入了大量的流民,他們一時間根本開荒種不成糧食,肯定要買糧食的。縣裡的糧食大部分都被縣令拿出來賑災,今年的稅收剛收上來,一部分要納入朝廷,送到州府去,一部分才作為縣裡糧倉裡背著。所以整個吉縣是缺糧的,這樣糧食加錢當然上漲。
周大福沒辦法,耷拉著腦袋去了布料店,問棉花和麻布的價錢,家裡什麼都缺,他媳婦一件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