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候爺不敢與劉樹生決戰不成?我軍此時已是二倍於劉樹生的兵力,又何懼之有啊?如若此時不與劉樹生決戰,待他日劉樹生大軍迫境之時,只怕你我想與他決戰,也沒有那般實力,也不會再有如此良機了!”
宇波羅的臉上露出一絲不耐煩的神情,見遼伯侯萇踅遲遲不回答自己的話,宇波羅不免有些心浮氣躁之感。他又怎能坐視如此良機由自己身邊匆匆溜走,而不致劉樹生於死地呢?
“好!既然宇波候爺有此決心,那麼我遼伯侯萇踅自然全力以赴,但不知宇波候爺是否已有良計在胸,想畢劉樹生此時也不會不知你我陳兵於此,必然會有所防範,若無良計,只怕想輕易擒殺劉樹生,也只能是妄想。”
宇波羅聽遼伯侯萇踅這麼一說,才含笑點頭,如果遼伯侯萇踅不同意聯手出兵,那麼宇波羅只怕連殺人的心思都有了。其實論起謀略,宇波羅也是一位久經戰場的老手,自然也會明白劉樹生此時的境地已經不容劉樹生主動出兵了,只要他可以將劉樹生包圍在京門城裡,那麼劉樹生是死是降都已經沒有分別了。
“宇波羅多謝候爺大力相助,哈哈哈哈……以本爵來看,劉樹生此時必然全力防守,不會主動向我軍發起進攻,然而京門只是彈丸之地,糧草自然也不會太多,只要我們可以將劉樹生團團圍在京門城內,他想不死都難!”
圍住京門城對宇波羅和遼伯侯萇踅的三十萬大軍來說,簡直就是易如反掌之舉,如果只圍而不打,那麼誰都不會受到損失,還可以除去心頭的大患,遼伯侯萇踅自然樂得同宇波羅聯手達成此舉。
“候爺果然久經沙場,對劉樹生此時的心理摸得夠透徹,哈哈哈哈……但不知候爺打算如何進兵呢?我軍雖然人數眾多,但是正因為此,也必然會引起劉樹生的注意,他又怎麼肯心甘情願的被我三十萬大軍圍困在京門那彈丸之所?”
說到計略,宇波羅早已經有了自己的打算,無嶺山距離京門之地,不過幾百里距離而已。如果大軍行進,則必然會被劉樹生髮覺,而且由無嶺山至京門之間還有幾道險關,中間還隔著遼陽河,這些都是減慢大軍行進速度的自然條件,是根本不可能有辦法克服的,所以只能採取分兵而出的辦法,同時分為數路人馬,分別對劉樹生進行合圍,這樣一來可以將自己的人數化整為零,加快行進速度,二來可以令劉樹生在毫無查覺的情況下便被自己重重圍困在京門城中,同時又不給劉樹生一絲逃離京門城的機會。
“本王的部署是這樣,由上將軍李如伯,領兵五萬出無嶺山,過遼陽河,向西面進攻,以上將軍馬林領兵四萬出無嶺山,經遼陽河上游,從北面進攻,以本爵帥兵十萬,出無嶺山,經萬險關,由東南進攻,此外,您自帶本部人馬十餘萬,以本爵的一萬騎兵為側冀,出遼陽河,直逼京門,劉樹生見我正軍不過十餘萬人馬,相信他不會逃走,必然在城中靜候我正軍的到來,如此一來,等我幾路大軍趕到之時,劉樹生縱使肋生雙翅,也難飛出我三十萬大軍的重重圍困。”
遼伯侯萇踅微微點頭,宇波羅的計略的確很可行,而且對於劉樹生來說,十幾萬人馬也不會對他構成太大的威脅,完全沒有必要在得到遼伯侯萇踅親率十幾萬大軍前來征討時便退出京門城,反而會因遼伯侯萇踅兵力薄弱而坐視這十幾萬大軍與之對陣。
雖然與劉樹生所在的京門僅有七百餘里,但雖繞路而行,途中崇山峻嶺,惡水途遙,比起正面進攻,至少要多走三天的路程,宇波羅雖然將這些因素都已經考慮在內,但卻忘記了一點,自己如果將兵力這樣分散後,只要被劉樹生擊破一處,便會處處受治,根本無法形成合圍,反而會令自己一方損失慘重。
宇波羅和遼伯侯萇踅商定進軍計劃後,當夜便分兵四路,各自向京門挺進。宇波羅自認為自己的行動計劃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