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9月10號。
農曆7月18,是華夏傳統意義上的教師節。
宜:打掃,動土,安葬,拆卸。
忌:結婚,開業,祭祀,安家。
這一天,張偉終於迎來了他重生後,大學生活正式開始的時間。
如果當初,那個定下開學時間的領導,有提前看黃曆,那他應該不會覺得,這是一個適合新生報到的日子。
因為這一天,那些不但沒收到新生的教師節禮物,反而還惹來一堆事情做,搞得一身臭汗的勤勞園丁,工作態度都不是特別好。
張偉帶著行李箱與兩大包行李,在沈大偉的陪同下,輾轉了數輛公交車,終於抵達了那個記憶當中,目前還是百廢待興的理工大學新校區。
作為大一新生報道的唯一一天,學校裡,打著學長和志願者旗號,其實是準備割新生韭菜的兼職小能手有很多。
一路上,張偉看到了從杯碗勺盆,窗簾被褥,甚至是蚊帳秋褲等各式各樣,體貼入微的尾隨式推銷攤點。
其實,類似的生意,在每一個大學校園裡,都很常見。
因為其操作起來,真的是非常簡單。
只需要派幾個苦力的學長,守在新生繳費處,熱情洋溢地幫新來的學弟學妹提一提行李,送上一程,基本上,就能把對方還缺什麼生活用品,打聽得八九不離十了。
許多新生都是從外地由家長陪同而來,不可能帶太多行李,總歸要買,所,以也根本不會在意那多貴出來的幾塊錢,還能因此而免費獲得一個苦力,何樂而不為呢。
但是,誰要是能在大學裡,拉起這麼一支龐大的勞工隊伍,那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
放簡歷裡,至少能包裝成一個大學生創業之星了。
不過顯然,在理工大這種,學術氛圍相對還不算太差的大學中,能看上這種科技含量不高的“包工頭”活計的人太多,最後,不得不落到了某些學生會組織的偏門部門手裡,成為了他們為數不多的學生會活動。
張偉身邊此時就跟著這麼一個人。
“學弟啊,你家是西都本地的嗎?我看你這咋連被褥和洗臉盆都自己準備好了啊。”
走在送張偉前往新生宿舍的路上,黃寶強的內心,現在十分的苦逼。
物色了老半天,好不容易在新生繳費處,撈到一個聽口音像是外地人,但是穿著打扮,卻帶著點以純、361、納迪雅,這種學生牌子貨的買主兒,和周圍絕大多數一看就是從山區走出來的孩子,差別還是很明顯的。
以為總算能好好地賺上一筆了。
結果特麼居然隨身帶著一個小倉庫。
現在,都別說能不能讓對方大手大腳的花上一筆了,連特麼開張都費事。
可憐自己,還從人家繳費就開始等,一直捱到對方新生體檢結束,才發現他是跟他哥來的,行李都在他哥手裡提著呢。
現在,反倒是把他哥的雙手給解放了,人家倆人輕裝上路,搞得跟踏青似的。
“這位......王學長?”
“我叫黃寶強。”
“哦,寶強學長,冒昧問下,您有沒有一姓馬的女朋友?”
“沒有啊。”
問完那句話,別說黃寶強,就連張偉自己都是一愣,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錯了,會問出這種沙雕問題。
“不好意思啊學長,我是想說,我是從東北過來的,之所以行李準備的這麼全,是因為我哥也在西都上大學,現在他畢業了,我就把他用過的舊東西,繼承了過來,縫縫補補又四年。”
“哦,原來如此。”
“是啊,我也很難的,你是不知道啊,我們那嘎達,窮啊,90年代下崗潮一批又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