敗落,馬家和鍾家的愛國子弟,依舊馳騁在敵後抗日戰場上。關家和鍾家的殘餘份子,一部分繼續做漢奸,一部分入關投靠張學良,一部分南下投靠中央政府。
投靠張學良的關家人,發了瘋想要復仇,最後轉投了29軍大刀隊。而南下投靠中央的兩個家族的人,因為熱河之戰的原因,所乘輪船被日本軍艦所劫,全部都被抓去黑龍江做苦力修築防蘇工事。
周赫煊這次的創作野心很大,他就是要寫一部東北近代史詩。透過三個家族、四代人、80年的興起和衰落,勾畫出一部東北變遷圖,其中不僅包括國仇家恨、感情糾葛,還要展現東北的富饒、東北的窮困、東北的災難,以及官僚、農民、工人、知識分子等各個階級的精神面貌。
這是個浩大的工程,全書寫下來至少有200萬字以上。
周赫煊甚至都不敢馬上動筆,他必須先寫出完整大綱,以及三個家族的傳承譜系,還有各個階層、各種配角的背景資料。他不但要向端木蕻良求助,瞭解許多關於闖關東的故事,還要了解東北的其他各方面情況。
好在,張學良就住在周赫煊家裡,身邊的副官和侍衛出自東北各個階層,完全可以成為周赫煊的故事庫和資料庫。
540【非攻】
曾經在20年代影響深遠的《小說月報》,此時已經停刊了。
原因很簡單,南京國民政府對出版界施行嚴格管控,《小說月報》的大股東商務印書館怕惹麻煩,隨即命令主編嚴格控制所連載的小說內容。
葉聖陶、鄭振鐸等人對此深為不滿,紛紛辭去編輯職務,導致《小說月報》失去骨幹力量。不僅小說內容每況愈下,就連其他版塊的內容也質量大減,老讀者紛紛放棄了這本雜誌。
直到去年日本侵略上海,商務印書館損失慘重,正式宣佈《小說月報》停刊。
當初周赫煊的《神女》和《狗官》,都是在《小說月報》連載而揚名的,現在只能換一本雜誌連載。
周赫煊的選擇是,自己創辦一本。
國際反法西斯聯盟中國分會,在周赫煊多方寫信聯絡之下,此時已經擁有68位會員,其中包括胡適、徐志摩這類文人,也包括馬衡、李濟、陳寅恪等學者,另有科學家、社會活動家、政治家等等。
反正大家經常寫信交流,分享著自己對反戰與和平的見解。然後根據感情親疏和地域距離,分別聚合成不同的討論組,大家偶爾出來坐在一起聊天扯淡。
嗯,跟後世的貼吧或論壇差不多。
平時寫信交流,相當於在網上聊天打屁。然後再分成不同的討論群組,聊聊興趣愛好什麼的,有空就約一約線下聚會。
可以說,周赫煊組建的“國際反法西斯同盟中國分會”,根本毫無戰鬥力、組織度和威脅性可言。
當常凱申得知周赫煊組建了一個團體,立即派藍衣社來打聽情況。在瞭解到具體資訊後,常凱申只笑著說了一句話:“純學術的組織,就不必去管它了。”
比如梁思成、林徽因夫婦,現在就是該組織的會員。他們家每個星期舉辦的沙龍,都相當於北平會員們的線下聚會,其實聊天的話題還是那些,只不過更偏向於現實問題而已。
周赫煊這次要連載新小說,乾脆就趁機創辦新雜誌國際反法西斯聯盟中國分會會刊《非攻》。
本來會刊打算命名為《非戰》或《反戰》,但這兩個詞彙,如今代表著國際左派勢力。周赫煊為了避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煩,乾脆引用了墨家的思想主張“非攻”。
為了創辦這份會刊,周赫煊專門拍電報把朱湘叫回了天津。
朱湘這傢伙跟歷史上一樣,脾氣半點都沒改。幾年前他跑去美國留學,結果三年間換了四所學校。
最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