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溶分明是先混身繃緊了一下,然後漸漸放鬆,腳下的步子也放慢了,不再是剛剛的樣子。王榮非常小心地往前看,果不其然,看到了正在整理迎春閣讀書的楊宜君,準確地說是楊宜君的身影。
高溶給了楊宜君在迎春閣很大的自由,當高溶不在迎春閣,她又不得不在這裡的時候,她隨便看看書都行。不必像其他宮人一般一絲不苟,彷彿是個擺設,等到高溶回來,才『活』過來。
楊宜君搬了一張黑漆泥金方凳,坐在窗下讀書,窗下又落著一家屏風,此時正好能看到楊宜君的影子映在屏風上。
「拿支小筆來」高溶對王榮吩咐。
這時楊宜君聽到動靜,就要從屏風後走出來,高溶卻道:「十七娘不要動,坐在那兒好入畫。」
一般人該不懂高溶是什麼意思了,然而楊宜君果然不再動,又坐回去了。
高溶接過王榮拿來的筆,筆尖落在屏風上,楊宜君影子的位置,畫出一個花叢中讀書的美人(屏風上的圖正是花園)。幾筆勾出個形,高溶又湧了濃淡墨色和顏料,慢慢將這畫完善。
高溶的畫並不算很出色,但這畫也簡單以他自小接受的貴族子弟教育,倒也不覺得為難。
隔著屏風,高溶輕聲道:「十七娘恰逢其會,落下些文字可好?」
楊宜君這才站起身,但也沒有繞出屏風,而是隔著屏風從上方伸了手。高溶把筆拿給她,然後就見程程在屏風背後寫字。
「妙手寫徽真,水剪雙眸點絳唇。疑是昔年窺宋玉,東鄰,只露牆頭一半身。往事已酸辛,誰記當年翠黛顰?盡道有些堪恨處,無情,任是無情也動人。」(注一)
是一闋《南鄉子》。
「十七娘真有急才倒是朕這畫不見那麼好。」高溶沒有說楊宜君非要題詞在背面,與他正面添畫相背,反而是自顧自評了一句。
旁邊王榮見如此,怕高溶這話掉在地上尷尬,忙接著道:「官家這畫是極好的官家便是覺得奴婢們皆為奉承,也該信楊典記才是。楊典記向來有一說一,她都說是『妙手寫徽真』了」
「是嗎?」高溶是自問自答,卻沒有再強求一個答案。
如此,楊宜君這邊倒是安穩了這個冬天。而等到來年春,整個朝野上下都為南方用兵之事忙碌,連她自己也投入到了繁重的工作中——春天當然不是用兵的好時候,一般大家都喜歡秋收之後,寒冬之前用兵,那個時候軍糧充足,打仗也不容易出現意外情況。
但戰爭不可能永遠發生在固定的時間,多的是耽誤農時的戰爭發生了就是發生了,誰也沒辦法。
南吳、南梁大概也猜到燕國很可能在今年秋收之後南下用兵,徹底一統天下、澄清玉宇真等到那個時候,南邊還有什麼勝算?就要趁著經歷上一場大戰才一年,燕國糧草不足時發動偷襲。
南吳和南梁並沒有聯軍,他們很清楚,沒有足夠信任的聯軍是1+1小於2的,他們乾脆是各自行動,走不同的路線用兵。
南吳和南梁這個動作,軍事對峙線上的燕國軍隊也不是瞎子、傻子,也是有行動的。總之現在的情況是,南吳、南梁有心算無心,渡江成功瞭然而也就是渡江成功了,他們面對北方隨處可見的雄城堡壘,以及軍事素養極強的燕國兵將,著實撓頭!始終無法達成『勢如破竹』的軍勢。
這種情況給燕國爭取了反應時間。
反應過來之後,自然是南下用兵的時間提前了天下刀兵又將起。
就是不知道結果是依舊南北對峙,還是一舉結束所有戰爭,又是一個大一統王朝開始,接下來有百年太平歲月可過。
第101章 南方有變,最……
南方有變,最先動的當然是各路大軍,這裡情況雖然著急,高溶卻沒有立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