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楊宜君卻沒有頂楊麗華,而是『義正言辭』道:「十五姐忒口無遮攔了!這是咱們女兒家該說出口的話麼?婚姻之屬,好沒要緊便出口了,實在是、實在是唉!」
似乎是很想開口糾正姐姐,但因為對方是姐姐的緣故,又不好說的那麼直白的樣子。
楊宜君就差直接說『你好不要臉哦』了。
然而這話楊麗華還真沒有反駁的餘地,播州風氣開放歸風氣開放,卻不能否認楊宜君說的那些話是正論!這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上了。
其他姐妹們何嘗聽不出這裡頭的意思,之前怕楊麗華惹怒了楊宜君,事情不好收場。現在不擔心這個了,卻是反過來憂慮楊麗華受不得氣,要發火!
有一個姊妹就笑吟吟道:「十七娘太嚴謹了些,這裡都是自家姐妹,說點兒體己話也不是什麼大事,真要是姐妹私下都不能說這些,那也太無情了。」
楊宜君『輕輕』捶了一下這個姊妹的肩膀:「你們到底大我一兩歲,說話就是不知羞些!我們這樣的女兒家,從來只有躲是非的,哪有自己尋是非的?」
感謝惜春妹妹曾經的發言,用在此時真是恰好!楊宜君滿心歡喜,面上卻要做出羞惱的樣子,做得不算成功,但好歹算是個意思——跺了跺腳,她就像是受不了這些姊妹一樣,跑到隔壁去了。
終於躲開煩人的姐妹感情交流了,楊宜君舒了一口氣。
她之前就想找藉口離開,只是一直沒有合適的理由。楊麗華陰陽怪氣的時候,她立刻意識到機會來了,不怒反喜。
隔壁是個平常待客的小花廳,不過今天這裡沒有人,楊宜君得以獨享這一份安靜。叫外面的婢女拿了點心茶水來,她就一邊喝茶,一邊逗弄掛在窗下的鸚鵡。
「如今南吳新君初立,諸王叔、舊臣皆有威信,黨派各有,實在難以收拾啊!我也是躲清靜,這才回播州的。」窗外不遠處有兩人並肩而立,正在談話,說話的人楊宜君認得,是一位去到南吳為官的族兄。
兩人不遠不近的,楊宜君安靜下來倒也能聽清大概。
另一人就道:「確實是難,不過好歹南吳已被禮法馴服,沈氏又家風甚好,到底不會鬧出以下犯上的事來。看看大燕高家、看看蜀中孟家,呵,南梁林氏就不用說了,這幾家要是也如沈家一般境況,恐怕早就腥風血雨了。」
「此話不錯,只是新君之危依舊是新君之危啊。如今就是想要收拾局面,重整朝堂,怕是也不知從何入手。」
第22章 唐末起,天下大……
唐末起,天下大亂許多年了,四方割據的年月裡,大家族子弟分散到各勢力做事是常事,這也是一種提前『投資』。最後不管誰家得了天下,這些大家族都不是毫無根基的。
楊宜君知道說話族兄的身份,此時再聽他們說話,轉念一想就明白說的是什麼了。因為這個,她想起了什麼,一下就笑了起來。
這會兒廊上挺安靜的,只偶爾有僕婢經過。紅妃這一笑,還有什麼聽不到的呢。
兩位族兄一回頭,那位去南吳做官的族兄就知道這是誰了,笑了起來:「這、這是十七娘罷?數年未見,也長大成人」
之所以一眼認出,不是因為他家和宜君家這一支很近,也不是他與宜君有私交。而是看到宜君之後,就會知道這就是『十七娘』——哪怕是他這些年遠在南吳,也知道族中有個族妹,花容玉貌,是『播州第一美人』,甚至『西南第一美人』!
沒辦法,就是這種傳聞最容易為人『津津樂道』,他人在南吳,偶爾接到老家信件,也知道這事了。
世上漂亮的小娘子很不少,但親眼看到宜君的時候就會立刻意識到她就是『十七娘』。實在是這般美貌已經超出了想像,她不是『十七娘』,就想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