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08頁

「大抵也可如此說罷。」高溶沉吟了一聲,道:「是舊唐事,不過不是什麼筆記,而是與傳奇、話本極像。」

楊宜君版的《長安十二時辰》,字數在後世其實不多,但在此時也不少了。又因為此時軟筆字,日常字的大小就那麼大,豎排寫作又註定比較費紙張,所以這《長安十二時辰》共有三冊。

高溶乾脆將第一冊 扔給了趙祖光:「你讀過就知道了。」

左右沒什麼事,趙祖光接過書也就讀了起來。一開始只是抱著消遣,以及對楊宜君的好奇讀的,畢竟按照高溶的說法,這書更像是傳奇、話本之流麼然而,隨著讀進去,他是越讀越深入,越深入越欲罷不能。

怎麼說呢,正如高溶所說,這書就是傳奇、話本的路數,最多就是一本太過出色的傳奇、話本。裡面的人物有血有肉,裡面的情節一環套一環,總能鉤住人不斷往下看,這可比市面上最好的傳奇、話本都要好!

以前趙祖光也看過傳奇、話本,都沒有這樣被吸引住的感覺。

但真正讓趙祖光另眼相待的其實不是這本書的『趣味』,如果只是趣味,那充其量就是一部過於優秀的話本。這樣的東西算得了什麼呢?一個寫話本的人,寫的再好,在他這樣的人看來,也就是那麼回事兒,屬於博人一笑的伶人之流了。

關鍵是,這書的內涵與氣魄

高溶問趙祖光:「你想到了什麼?」

趙祖光放下書,嘆了口氣:「盛世危言是盛世危言啊天寶年間的上元佳節,一日十二時辰內,繁華至於此,危急也至於此。讀得此書,哪怕不知舊唐史的,也能知道『安史之亂』不是疾風驟雨一般,倏忽而至。」

「此前,該已經醞釀許多年了。」

舊唐詩人常見懷念天寶年間好日子的,彷彿大唐盛世是在一日之間崩潰的,繁華與衰敗在所有人沒有反應過來之前就發生了轉變。但事實並非如此,那樣龐大而光輝的帝國,要使其崩潰,根本不是一朝一夕之功!

其實,帝國最鼎盛的時候,已經是隱憂不可逆轉的歲月了。

楊宜君版的《長安十二時辰》和原本的電視劇劇情有很多相似之處,但這已經是楊宜君的作品了——裡面的人物思想、事件核心,全都注入了楊宜君對舊唐之事的思考。作為舊唐滅亡後,生在天下混戰時代的人,她其實一直都有想相關問題,《長安十二時辰》也可以說是她這些想法的一個總結。

楊宜君其實也不知道自己的這些想法戳中了幾分要害她自己當然認可自己的想法,但她並非自大狂,不會覺得自己的『想法』可以由自己來評價和判定。不過,這本來也就是她的『遊戲之作』,抒發自己的想法而已,到底正確不正確,正確了多少,她並沒有執念去探知。

然而楊宜君自己不能判定,趙祖光和高溶卻能!他們是生活在權力中心的人,從小學的最多的也是史書舊事(相比起詩書禮易等經典來說)。至於從舊唐的興亡中汲取『營養』,更是應有之義。

他們一眼看出了楊宜君那些想法的精準,有些東西他們原本也沒有想到,或者沒有想那麼深。但現在楊宜君寫出來了,他們還是能感覺到的。

「這不是一個長在閨中的小娘子該有的頭腦與心胸。」趙祖光意味深長地對高溶說道。

這裡的重點並不是楊宜君確實長在閨中,是個『例外』,而是趙祖光在提示高溶。

楊宜君能如此,在趙祖光看來就是天分驚人、生而知之!所以她困在閨閣,沒見過外面的世界,也能以她天才的敏銳,洞悉一個王朝的興亡得失。而且,她洞悉到的並不是空洞的道德文章,而是能被感性認知到的那種。

這種人,若是為己所用,能帶來的利益是不可計數的這一瞬間,趙祖光幾乎呂不韋上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