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地安裝於月牙鏟底部。
如此設計,當駝鹿奮力拉動鏟子向前移動之際,那鋒利的鐵鏟就能輕而易舉地將泥土剷起,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時,選擇木質鏟子也是出於避免泥土四處飛濺考慮。
但是,精妙之處遠不止於此。
在鐵鏟銳利的前端附近,大約距離不足三十公分處,寧煜獨具巧思地設定了一個看似平凡無奇的車斗。
初看之下,這個車斗似乎並無特別之處,但實際上它凝聚了寧煜無數心血與智慧結晶。
寧煜花費了大量心思將車斗後方的底部仔細地打磨得異常光滑平整,彷彿鏡面一般。
只需輕微觸碰地面,就能實現無縫隙的完美貼合。
他巧妙構思的車頭呈現出一種獨特的造型:後端高聳,前端相對較低,但後端的車斗卻穩穩地放置於地面之上。
因此,從外觀上看,整個車斗形成了一個傾斜的坡面。
當裝上鏟子時,鏟子的後半部分自然而然地與地面接觸;
然而,一旦卸下鏟子,它又會迅速恢復原狀,宛如一架靈活多變的蹺蹺板。
在平時不需要使用鏟子的時候,只需要插上保險銷即可固定住鏟子,確保其安全穩定。
而當需要使用鏟子時,則輕鬆拔掉保險銷即可。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樣的設計理念既實用又便捷,充分考慮到了未來可能的使用需求。
寧煜正是基於槓桿原理來完成這項設計的。
除此之外,寧煜還在車斗的下方精心鑲嵌了一排銳利無比的耙釘。
這些耙釘如同兇猛的鷹爪般鋒利,一旦它們刺入地下,就能緊緊地攫住土壤,為整個裝置提供極其強大的附著力。
當駝鹿奮力牽拉著車輛向前行駛,剷起那厚厚的泥土時,這些泥土會順著高達一米的巨大推土鏟源源不斷地滑落進車斗裡。
當開始剷土時,那排耙釘就會展現出它們神奇的作用。
它們會深深地刺入土壤之中,彷彿與大地融為一體,為後續的鏟子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這樣一來,鏟子就能順利地剷起泥土,毫無阻礙。
不僅如此,這些耙釘還有一個重要的功能,就是防止鏟子在剷土時翹起。
想象一下,如果鏟子在工作時突然翹起,那麼不僅無法繼續完成剷土任務,還可能會做一些無用功。
但是有了這排耙釘的固定,鏟子就像是被施了魔法一般,穩穩地貼著地面,始終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
所以說,這排小小的耙釘雖然不起眼,但卻是整個剷土工具中的關鍵一環。
它們的存在讓剷土變得更加輕鬆、高效,同時也保障了操作者的安全。
在每一次剷剷土的瞬間,都能感受到耙釘所帶來的穩定和安心。
然而,這種奇妙的配合只需要剷起半個車斗的泥土量即可。
隨著時間的推移,車斗中的泥土逐漸增多,它們會自動向前流動,源源不斷地送往前方的前半部分車斗。
當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前面的土已經足夠多,後面的鏟子竟然緩緩抬起,停止了剷土動作;
而那些曾經立下赫赫戰功的耙釘,此時也悄然失去了用武之地。
這一切都是寧煜精心設計的結果。如此一來,不僅省去了人工一鍬一鍬往車斗裡填土的繁瑣勞動,還實現了一次性完成任務、節約人力資源的目標。
這個創新之舉無疑充分展現出寧煜的智慧和才華。
整整一個下午,寧煜和周虎全身心投入到了製作那臺獨一無二、被他倆戲稱"運輸剷土一體機" 的奇妙機械之中。
這名字可謂別出心裁,乃是寧煜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