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漢武帝時期,他想壓制當時勢力極度龐大的外戚卻無法從黃老學派得到助力,不得不將眼光放到朝堂之外,而這時的董仲舒迎合他的心思提出君權神授的思想,為他全面收回權力提供理論上的支援,因此獲得皇帝支援而從此走入朝堂,經過數代人的努力,把其他學說都排斥出去。
這個發家史大家都知道,也曾經造就輝煌,可惜弊端後面逐漸顯露出來,仁義不分物件的胡亂施捨,武帝耗費數代大漢積蓄打下來的牧場在外族輕描淡寫一句投降稱臣就拱手相讓,如果全部掌握在自己手裡,那現在大漢的馬匹還至於這麼貴?騎兵如此之少?更可氣的是把秦朝煊赫一時的武勇血性給斥責為匹夫之勇,一味的宣揚仁義道德,對於只會用刀槍說話的外族也和大漢百姓混為一談,這種行為乾脆就稱為賣國賊或者漢奸都不為過。”
三人嘴裡一口茶沒含住,直接就噴了出來,“漢奸”?這個詞新鮮,漢人的奸細?好像挺合適的,不過是不是有些太過毒辣,儒家怎麼說也曾經為大漢的平安繁榮做出不少貢獻,賣國賊這個帽子未免扣得有點太大。
楊風終於說出他的正題:“我想恢復秦時的武制,大漢被儒家磨滅的血性必須喚醒,不然遲早有一天淪為外族奴隸,不要以為我是危言聳聽,看看現在百姓們,在官吏的層層盤剝下逆來順受,只有北疆的百姓因為常年面臨外族的劫掠,依舊保持著秦皇漢武時期的風貌,面對外敵毫不示弱奮起反擊,放眼中原有什麼地方的人會這麼做?恐怕第一時間就是投降了事,經過這幾場戰爭,你們也看到那些官員是個什麼德性,一看不好就立即投降,保住小命排在第一位,這樣的人真的能夠讓人寄予信任嗎?”
曹操三人啞口無言,徐州之戰中看到那些主動投降的官員那是一個醜態百出,為了性命什麼都不顧,地理不知道?沒關係,我可以親自領路,糧草不足?城裡糧倉都堆得滿滿的,還不夠也無所謂,當地的富有世家豪族不給,連大軍都不用動,自己帶人去解決,實在不行就把百姓家的存糧都搶來,那些郡兵對付大軍不行,可要對付百姓和世家卻是勁頭十足,拼命要給新主子留下好印象。
楊風把秦朝軍制一一細數:“軍隊構成秦朝軍隊分三個部分,即京師兵、郡縣兵、邊防兵。
京師兵,由於任務不同,又再分三個系統:郎中令管轄的侍衛官,包括貝(錢財)選、蔭任、軍功特拜而產生的傳中、中郎等,有俸祿,主要負責殿內值勤、侍從皇帝:衛尉管轄的皇宮警衛兵,由郡縣輪番服役的正卒充當,稱衛士,主要職責是守衛宮門;中尉管轄的京都成衛兵,成員是輪番服投的內史地區正卒,主要職責是保衛都城的安全。如果有特殊情況,京師重地還將另設屯兵。
郡縣兵,指在當地輪流服一年兵役的正卒。由郡尉縣尉管轄。平時訓練,併兼管地方安全,戰時奉調出徵、因所處地理環境的不同,又分為材官就是步兵、騎士則是騎兵、最後的樓船士是水軍三類。大體北方、西北方多騎士,山丘陵地帶多材官,江誰及沿海多樓船士。有的郡既有材官,又有騎士,一切以當地的地形來安排。
邊防兵,指邊郡騎士、材官、邊郡屯兵和邊塞皮卒。邊郡騎士或材官,是本地服兵役的正卒。屯兵是集中駐紮的機動作戰部隊,由朝廷派遣的將軍統率,如蒙恬曾長期領兵屯於上郡。戊卒包括輪番服役的各郡正卒和嫡發的官吏、商人及農民。除分散擔任警戒、候望任務外,還構築維修軍事工程。兵種區分秦軍分為步兵(含弩兵)車兵騎兵和水兵種。步兵稱材官,有輕裝與重灌之分,前者無甲,持弓、弩遠射兵器;後者上體著甲,持戈、矛、戟之類長兵器。著甲持弓、弩者稱駕兵,是步兵的主力。車兵已經徹底被淘汰就不說了。騎兵稱騎上,著短甲,執弓箭,所乘之馬有鞍,無鞍蹬。水軍稱樓船士,具有一定規模。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