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查的美國朋友說,與美國相比,中國的客戶( 廣告商或媒體方 )向市調公司支付的費用實在太低,故做出來的資料也不太靠譜,但是,在中國辦一本雜誌或一家報紙的成本比美國低太多,所以,與其搞什麼市調,還不如花錢出幾期報紙或雜誌,透過“實戰”在市場上取得更直接更真實的資料。辦報辦刊如此,下館子也是同理,還不如多吃幾頓,好吃的第二天呼朋喚友接著再去,難吃的,大不了下次不去了,也就是一拍腦袋一抹嘴的事兒。

老外呢?尤其是《 紐約時報 》的那個讀者階層,在這事上的習慣就和中國人民太不一樣了。他們有閱讀並迷信餐廳評論的習慣,第一是因為他們不常下館子,第二是因為餐廳評論裡寫到的那種館子確實很貴。據《 三聯生活週刊 》報道,皇家蘇格蘭銀行私人銀行部門Coutts Group的研究人員曾為倫敦的“百萬富翁生活方式”制定過一個標準:一棟五個臥室的獨立住宅、兩個用人、兩輛豪華轎車、一艘遊艇、法國南部的一套度假公寓、每年兩個豪華假期、兩個孩子上私立學校、每週出去吃兩次飯——達到以上標準,財產必須超過300萬英鎊。

我相信,在中國,整副身家哪怕只得三萬英鎊的人,看到“每週出去吃兩次飯”,都會樂不可支,甚至樂到馬上就出門去暴撮一頓以示慶祝。這麼說吧,既然百萬富翁也只是每週出去吃兩次飯,那麼紐約或倫敦的中產,下一回高階館子的頻率,大體相當於中國同一階層的人去一趟音樂廳或歌劇院。再反過來換位思考一下,咱們去看場歌劇或者聽個演唱會什麼的,訂票前能不做做功課,出門前能不打扮一番嗎?

再打個比方,老外和我們中國人都騎腳踏車,但後者是日常交通工具,前者是休閒玩具或者專業競技體育器材。這還不能算是夏蟲不可語冰,魚一輩子生活在水裡,當然終生不知水為何物了。不僅中國的廣大食客不把下館子當回事,老派的中國美食家,拿飯館本身也不當棵蔥。王世襄先生的公子王敦煌,論資格,絕不輸給紐約的那個女人,可人家在美食書裡一上來就宣告:“我從小時候就沒吃過幾回館子,倒不是沒人帶我去……什麼‘康樂’、‘五芳齋’,這個樓那個館的,有什麼好哇,不就是烹大蝦、桃花泛嗎?還有什麼翡翠羹,有什麼可吃的?還不如在家隨便吃點什麼,不比那幾個菜好吃!館子有什麼值得記憶的?做的也和家裡差不多,有的還沒有家裡做的好哪,也就是熱鬧熱鬧眼睛。到了我能夠自個兒上街的時候,不管上哪兒玩去,多晚,也必得回到家再吃飯。”(《 吃主兒 》)

因此,中國的讀者既不必垂涎三尺,更無須妄自菲薄,我估計,二十年之後,餐廳服務員和媒體從業人員的工資都漲了二十倍,北京、上海的餐廳評論員或許也會過上喬裝下館子的日子,在此之前,大可以把《 千面美食家 》當成偵探小說,或者《 性慾都市 》的餐廳文字版來讀。

還不如在家隨便吃點什麼

《 吃主兒 》——看書名,就知道這是一本寫吃的書,不稀奇,現如今,在公司裡有張凳子坐著就算白領,在城裡上過幾館子就算美食家了,有點意思的是,這本寫吃的書乃是這樣開場的:“我從小時候就沒吃過幾回館子,倒不是沒人帶我去……什麼‘康樂’、‘五芳齋’,這個樓那個館的,有什麼好哇,不就是烹大蝦、桃花泛嗎?還有什麼翡翠羹,有什麼可吃的?還不如在家隨便吃點什麼,不比那幾個菜好吃!館子有什麼值得記憶的?做的也和家裡差不多,有的還沒有家裡做的好哪,也就是熱鬧熱鬧眼睛。到了我能夠自個兒上街的時候,不管上哪兒玩去,多晚,也必得回到家再吃飯。”

還不如在家隨便吃點什麼——口氣大,是因為底氣足,人家家裡吃的,一點都不隨便。

作者王敦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