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1頁

江微微微皺眉,不得不說胡庸的這番話有道理,警方辦案需要完整的證據鏈,只有銷售記錄是沒法定罪的。就目前的案情來看,想要給買過刀的嫌疑人定罪還需要兩個環節,第一,在買刀人活動的範圍內找到找到這把刀,第二,透過鑑定技術確定這把刀就是殺害死者的兇器,大多數情況都是對比刀上的血跡或微物證,任何一環缺失都會導致證據鏈斷裂。

但是反過來情況就不一樣了,確定了兇器,那麼接觸過兇器的人一定可以劃入嫌疑人名單, 再透過其他物證逐步排查,可進一步縮小範圍,那麼兇手一定沒跑。但江微很快發現了其中的不足,這個假設成立的前提是,必須確定某把特定的刀就是兇器。

可是蘭博刀只是對一面鋸齒一面開刃的刀具的統稱,具體是哪種型別還有待商榷,把市內所有銷售名單都拿過來和現有證據範圍交叉對比,那工作量也太大了,說不定姜兮明他們的排查就是停在這一步。

「範圍太大,不現實,除非把全市警察都發動起來專門去找這把刀。」江微說:「話說回來,你單單一個人就能查出兇器的銷售記錄?」

胡庸笑的油滑,「哪能啊,我一個小小的記者哪認識這麼多朋友,但我有自己的辦法。」

「什麼辦法?」

「是,蘭博刀種類多,型號,款式,尺寸不盡相同。你是不知道,我那朋友只給我拎出來幾款刀,說是差不多,但我不是專家,差不多具體是差多少,我也沒底啊,於是我就把他告訴我的那些刀全都買回來,在豬肉上做測試,一刀一刀刺下去,就為了找到能跟兇手造成的傷口一樣的刀。」

「三個月。」胡庸伸出三個手指,「足足試了三個月,嘿,你猜怎麼著,終於讓我找著了。」

不知為什麼,江微在聽完胡庸的解釋後,隱約覺得心裡有某些念頭呼之欲出,就像落在湖面的小石子,泛起漣漪,帶起湖底的微塵,但小石子的力度還不夠,須臾間漣漪重歸平靜,微塵落回湖底。在江微集中精力搜尋腦中的念頭時,那點靈感碎片瞬間四散無蹤了無痕跡。

江微苦思不得,回到胡庸的解釋上,說,「所以你確定了具體是那把刀?」

胡庸點點頭,一臉興奮的樣子,伸出一根手指搖了搖,說:「不止。」

「找到買刀的店了?」

「嘿嘿,連同兇手買刀的監控錄影也被我找著了。」

江微怔住,良久,試探性地問道:「在哪?」

胡庸嘿嘿直笑,話鋒一轉,食指中指和大拇指捏在一起不斷搓動,「這不說嘛,我說了這麼多有用的資訊,你是不是也應該意思意思!」

江微心說,合著在這等我呢。

一開始刀的線索確實勾起了江微的興趣,與胡庸的交談也讓江微有了些新的思路,但江微知道胡庸透漏了這麼多,在這個節骨眼上打斷,就像追了好久的電視劇卡在最高潮,明顯是奔著吊人胃口去的。關於他口中所謂花費三個月的時間,江微仔細一想就覺得不現實,胡庸他一個記者,單單為了確定兇器造成的傷口會花足足三個月去驗證?這三個月的時間,兇手並沒有再犯案,胡庸一直咬著「割耳殺人案」,在當時看來是個結果不甚明朗的選題,胡庸這樣急功近利的人會有如此耐心?江微持懷疑態度。

江微不動聲色說:「你想知道什麼?」

胡庸見他這麼說,以為自己拿捏住了對方,直接開口道:「警方的嫌疑人畫像。」

「那不現實,現在告訴你,你報匯出去,那不是把警方的底牌漏給兇手了嗎?要是兇手躲起來以後再不犯案,就永遠沒法抓到他了,更可怕的情況是他直接挑釁警方無差別殺人,怎麼辦?你給人賠命還是我以死謝罪?」

「這……」胡庸思索片刻,妥協說:「好,那我換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