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地互不相連,面積也不算大,遠東的菲律賓雖然地理位置優越,但是在馬六甲海峽在英國控制的情況下威脅也不大。
而德國本身又缺乏戰略縱深,因此但從對抗角度上來看對英國不夠“危險”和“難纏”,德國又與法過有著巨大矛盾,那麼這樣一個不是那麼“重要”的國家是可以拿來犧牲的,而犧牲德國的利益,從而避免了和有著最大威脅的潛在敵人的直接對抗,甚至獲得強大對手的友誼,對英國來說是有利的。
更何況英德之間也不是那麼一團和氣,德國的迅猛發展讓自身對技術革新反應遲鈍的英國受到巨大沖擊,原本英國傳統優勢產品的利潤迅速減少。
以鋼鐵工業為例,1896年德國就取代了英國成為了歐洲最大的的鋼鐵製品出口國,鋼鐵產量超過英國30%,加上上更勝一籌,克虜伯裝甲甚至成為了英國皇家海軍戰艦的標準裝甲鋼。
而這一切導致大量形不成規模化的傳統英國企業倒閉,英國國內無法為鐵路工業、機器製造、電器工業提供足夠的市場,因此英國不得不依靠對外投資和出口工業品,但是反過來這就使得其在一切開放市場上又受到德國的排擠。
重工業遭到了德國人的排擠,英國產業結構開始發生了微妙的變化,大型製造業的利潤微薄和工資價格上升導致在經濟中所佔的突出地位開始下降,而輕工業、航運業、金融業卻因為有著廣闊的殖民地市場而導致所佔比重快速上升。
產業空心化在英國不斷增加的利潤率的掩護下已經盤旋在英國的上空,這種情況的直接結果就是英國人對德國工業“搶佔”英國傳統市場產生了不安和憤怒的情緒。
所以實際上英國在1870年以後的歷次經濟危機就總是喜歡拿德國來擋槍,英國國會中的黨棍門不是指責英國外交部使用巴伐利亞製造的鉛筆,就是指責進口德國罪犯生產的廉價刷子。
總之,無論對錯,都是德國奪走了英國的勞苦大眾的就業機會才導致了英國的經濟困局。這種指責倒是和後世某超級大國對另一個亞洲大國的指責頗為相似,因此想要挑動國內反德情緒並非是什麼難事。
問題是英德剛剛達成了一系列協議,現在就立刻把矛頭指向德國是否是個合適的時機?而維多利亞女王的女婿,德國皇帝腓特烈三世和之前來參加女王葬禮的德國皇儲在英國公眾眼中形象頗佳,而愛德華七世國王陛下又是什麼態度?
這些都是讓4個人不敢直接開口要把德國作為大英帝國的新靶子的原因,至於別人指責英國背信棄義,破壞兩國關係?國與國之間沒有好惡,唯有利益。英國人賣隊友的事做的還少嗎?這根本不是一個問題。
雖然這個話題最終沒有繼續下去,不過作為英國內閣的核心,這場交談引導他們所想到的,會成為他們下一步影響英國國策的一個源頭。(未完待續)
第235章 過渡的1901年
自己把德國希望能夠和英國結盟的資訊傳遞給愛德華七世後,接下來該怎麼處理那就是愛德華七世的問題了。
雖然約亨不明白歷史上愛德華七世為何對威廉二世這個外甥惡感頗多,根據英國現任外交大臣蘭斯多恩侯爵記載的文字中這樣寫道:“吾王在談到與寫到他的外甥德國皇帝時,所使用的字眼令人毛骨悚然。”也許是威廉二世的性格問題,也許是威廉二世那張不把門的嘴,又也許是威廉二世和自己的母親關係不好,總之愛德華七世本人的態度對英德關係惡化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
不過現在父親腓特烈三世健在,自己與母親關係很好,而且自身一直謹慎言行謙恭有禮,在英國有著非常好的名聲。就算不能阻止英國首相府的那幫政客出於利益考量推動英國對德國的敵視,但是國王本身的態度好歹能讓這些人有所收斂。
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