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傷風這樣的小病,阿豆爺爺和老爹是不會出手的,除非急病大病,兩位老郎中才會出手,這是他們家的規矩,亦是多年來村民們預設的潛規則,對此,沒人會表示反對,郎中……也有郎中的規矩。
你說可以去醫院治?很對,可你想都甭想,因為白痴都知道,現在的農民看得起病嗎?一個小感冒就能要你百十來塊錢,農民一年平均收入,夠生幾次感冒的?
做完這一切,就到了阿豆去學校的時間,至此,他已經起床二個多小時了,再加上一個多小時的路程,正好能趕上整九點開始的第一節課,學生大多是山裡娃子,蘭山小學早上開學晚點亦是再所難免。
總的來說,在這裡讀書,遲到是正常的,曠課是經常的,退學是不稀奇的。
隨著年齡的增長,王阿豆的醫學技術突飛猛進,從小就拿家裡的醫書當湯頭歌般來背的他,單論起學習過的病例數量,已經不下一萬例了,很恐怖是不是?你要知道,他們家是祖傳醫學在七代以上的主,前人留下來的那些寶貴經驗、心得以及實際醫例,如今全在書上記著呢!
這個時候的王阿豆,缺少的只是些親手診斷、治療之類的實際經驗,至於理論,他已經是不缺了。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山裡郎中,不但要會背醫書、會看病,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會做藥,嚴格來說,診病、治療、賣藥這條“流水線”就是他們的生存根本,不然,沒有藥,怎麼給人看病?要知道,他們是郎中,不是醫院裡的醫生,不能搗騰著賣藥的。
王阿豆十二歲的時候,已經在放“泥炮仗”中得到了靈感,做出了屬於自己的第一爐藥丸,美其名曰:感冒丸。
實際上,王家所有的郎中最開始做的都是這種藥,因為他們家的世代醫學是以沐儒相傳這種方式而來的,當然過程也就難免差不多了。
至於為什麼是在放泥炮仗中得到的靈感?很簡單,練藥不得要工具?這工具就是拿青泥做的,做一個,練一爐藥,不成功的話,再做一個,再練一爐藥,做爐子的過程就是放泥炮仗,俗稱:爛泥炮仗,我這樣解釋您滿意不?(燕子:泥炮仗也就是和泥巴啦)
順便提一下阿豆親手做得藥成本,感冒丸每丸的成本是不到一毛,估計在八分錢左右,而感冒的療程是三天,如此算來,要想徹底治好感冒,就需要吃三丸這樣的藥,也就是說,王阿豆治好一個病人需要的成本只有寥寥三毛錢不到。
就這,王阿豆卻還在琢磨著,怎麼才能把藥的成本再降低些,在不提高收費的情況下,以來爭取最大的收入。
當然,感冒丸的成本里,是不包括自己做藥、採藥以及放泥炮仗的人工的。
平時,在學校讀書的時候,“丟不起人”的阿豆是不大喜歡搭理人的,再加上阿豆看上去戇戇的,成績卻很好,根本不用別人替他多操心,老師們也就懶得管他了。
學校裡,阿豆惟獨喜歡的就是看報紙,尤其喜歡看報紙裡的醫學新聞。
小學傳達室裡的報紙一般都很多,在王阿豆有意無意的一次出手、用感冒丸三天治療好了傳達室瘸腿老伯的所謂長期障礙性感冒後,這傳達室裡的報紙就隨便他看了,連校長大人自己要看,也得等到王阿豆看過了才行,因為瘸腿老伯正是校長他老爹,牛比著呢!
慢慢的,透過報紙,王阿豆知道,原來這世界上,還有種叫西醫的醫生存在,而自己則被國人稱之為中醫或者乾脆連中醫都不是了,直接劃歸到赤腳醫生那行裡。
他還注意到,這西醫的收入普遍要比中醫來得高,並且不是一般的高,而是遠遠的高,這讓王阿豆很是嚮往,夢想著有一天自己也能當上西醫,不為別的,就為了賺大錢拿回扣。
十七歲那年,在王家老爺子宣佈阿豆實習期滿正式出師,可以轉職成為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