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所做的壞事被他發現。於是他就千方百計在皇上面前說寇準的壞話,最終還是把寇準排擠出了京城汴京。

丁謂的所作所為,不僅引起了當朝許多正直大臣的嚴厲抨擊,就連民間的老百姓也十分痛恨這個贓官。人們所創的民謠中便有:“欲得天下寧,須拔眼中丁;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民謠中的“丁”當然就是指丁謂。

名詞雜談(22)

於是,用來形容仇人的“眼中丁”逐漸流傳開來。後來,“丁”逐漸演變成“釘子”的“釘”。

“耳旁風”到底刮的是什麼風?

耳旁風,又稱耳邊風,本義是從成語“秋風過耳”演變過來的。這個俗語是用來說明有些人對任何事情都持著一種漠不關心的態度,絲毫不往心裡去。年長的人在批評晚輩、孩子時常說:“說過你多少次了,總是記不住,是不是把我的話當做耳旁風了啊?”它出自漢代趙曄的《吳越春秋?吳王壽夢傳》:“富貴之於我,如秋風之過耳。”

春秋時,吳王壽夢有四個兒子:長子諸樊,次子餘祭,三子餘昧,四子季札。壽夢最寵愛小兒子季札,因為季札的才能最為出眾、品德最為賢良。壽夢臨終前便想要改變傳位給長子的制度,把王位傳給季札,但遭到了季札的堅決推辭。但是壽夢也對長子諸樊和其他諸子說了想把皇位讓給季札的想法,由於季札不肯答應,於是壽夢便立下遺書規定王位由季札他們兄弟相繼繼承。壽夢死後,諸樊等諸位兄長坐過王位之後,便按照父王的遺訓準備讓季札繼位。但季札還是堅決不從,他說:“父王離世前,我曾明確表態,不繼承王位。做人只要行為正派,品格高尚,至於榮華富貴,不過就像秋風過耳,沒什麼值得留戀的。”但是老三餘昧還是堅持讓季札繼承王位,以完成壽夢的遺願。季札為了不繼承王位而選擇了隱居,直到餘昧的兒子僚繼位後,他才回到朝中,繼續像以前那樣忠心耿耿地協助吳王僚治理朝政。

從上面敘述中,我們可以看出,今天“耳旁風”語意發生了稍稍變化,但是變化並不是太大。

“兩面派”

“兩面派”,一般指那些善於偽裝、口是心非的人。那麼,“兩面派”這句俗語到底是怎樣來的呢?其實說起來,這裡面還有一段血淚史呢!

話說元朝末年,朝廷的元軍和朱元璋領導的紅巾軍開始了逐鹿黃河的拉鋸戰,黃河沿線的老百姓苦不堪言,因為兩支軍隊打打殺殺、相互攻擊,城池的易手是常事,不管是誰進城都得在門板上貼上紅紅綠綠的標語表示歡迎。當時河南懷慶府的人便想出了一個好辦法用來應付敵對的兩支軍隊:用一塊薄薄的木板,一面寫著歡迎元軍的“保境安民”的標語;另一面寫上歡迎義軍的“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標語。這樣,不管是哪邊人來了都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貼上歡迎標語。但是這個方法在最後惹出了大禍。

有一年,朱元璋的大將常遇春率軍進駐懷慶府,老百姓趕緊把標語換成了“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字樣,常遇春看到了這些標語很是高興。正當他高興的時候,街上颳起了一陣風,很多家的標語都被刮掉了,當地老百姓的聰明方法暴露了。常遇春氣極之餘,下令將凡是掛兩面牌的人都滿門抄斬了。

現在常說的“兩面派”,其實就是從懷慶府“兩面牌”演變而來。

為何稱外強中乾的人“紙老虎”?

“紙老虎”一般被人用來指代那些外強中乾的人,有人認為陳獨秀最早使用了“紙老虎”一詞,其實不然,陳獨秀只是第一次將其用於書面上。

“紙老虎”一詞源於民間。近人壯者著《掃迷帚》中壯抱對資生說:“自今以往,事事悉憑經驗,一切紙糊的老虎,都盡被人戳破,不值一文。”且不說此書問世時間要早過陳文,即“紙糊的”的說法便可使我們憶及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