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部分

就是漢初所設定的“長史”,以及後來的“中書侍郎”、“翰林學士”等官員。幕僚中的“記寶”、地方官府的“主簿”,其實就是當代社會中秘書的前身,只是名字不同罷了。

中國古代有很多出色的秘書(幕府)工作者。如擊鼓罵曹的禰衡,就是江夏太守黃祖的秘書,他能寫出黃祖“所故言而未能言”的內容;至於膾炙人口的名篇《討武曌檄》的作者駱賓王,就是徐敬業的秘書。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名詞雜談(4)

你知道“同志”一詞的來歷嗎?

“同志”一詞的本意,照字面解釋就是志同道合,或可理解為具有同一個志向、理想或願望的人。它現在雖然應用廣泛,但它並非現代語言的產物。

在我國古代,“同志”是朋友之間的稱呼。春秋時期,左丘明在《國語》中寫道:“同德則同心,同心則同志。”《後漢書?劉陶傳》曰:“所與交友,必也同志。”

到了現代,“同志”成為政黨內部成員之間的稱呼。現在,“同志”一詞成為我國各族人民親切尊敬的互相稱呼。

趣味連結:“老先生”的由來

“老先生”這一稱呼,一般是對有學問的人的一種尊稱,其最早見於《史記?賈誼傳》中。

明朝時,老先生開始專指那些翰林院的學士、官員。即便有的翰林年齡不大,但仍稱之為老先生。因為翰林院中的學士都有著很大的學問,在人們眼中,他們都是些老學究,故而稱其為“老先生”。清朝“老先生”一詞的使用範圍有了很大的變化,做相國或兩司撫臺的官員也被統稱為“老先生”(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年齡已經夠大,而且大部分是透過科舉考試而走向仕途的,學問自然不必說)。

時至今日,“老先生”這一稱謂有了多種含義。它不只是尊稱,有時還含有戲謔和譏諷的味道。這可能是社會的風氣使然。

“孺子牛”的由來是怎麼回事?

魯迅先生曾經用詩句“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來表達自己對人民大眾的無限忠誠之心。後來,“孺子牛”本身就代指為人們服務的忠誠公僕。其實“孺子牛”並不是魯迅先生所創。

《左傳?哀公六年》載:“鮑子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這裡的“孺子”是人名。春秋時齊景公的幼子荼的名字就叫“孺子”。齊景公十分寵愛這個孩子。有一次他竟然自己口銜繩子、趴到地上,而讓孺子把他當牛騎。其間,孺子正玩得高興,一不小心從“牛”背上跌了下來,那繩子一下子把齊景公的牙齒給折斷了。從這則記載來看,“孺子牛”其實是指齊景公及他對孺子的寵愛。

當代社會中,“孺子牛”就被用來稱呼那些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人。

“癟三”的由來

“癟三”,本來就是指那些生存狀態很不好的人。根據學者們的考證,“癟三”在寧波、松江、上海三地是一個流行語。那麼“癟三”到底是怎麼來的呢?說起來,它的出現還與當時參與侵略中國的一名英國侍衛有關。

一開始,“癟三”是舊社會上海地區的人們對那些令人討厭的乞丐的稱呼。有一次,一個小乞丐討不到飯而潛入廚房偷了塊法國麵包,結果被一個英國侍衛發現而被追趕,侍衛邊追邊喊“打死你個癟三”,後來小乞丐最終被追上,遭到暴打,幸虧寧波一姓周的魚販出手相救而沒有致命。但是侍衛那句話卻被周姓魚販流傳於市井。後來,“癟三”演變為貶義之詞。

今天,整個中國大地上到處都可以聽到這句話,它已經演變成一個徹底的罵人之語了。

做飯的廚師為什麼被稱為“大師傅”呢?

在當代社會,人們總是習慣把木匠、石匠、瓦匠、鐵匠、畫匠稱為師傅,而唯獨對做飯的